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English 简体
新聞稿2013年12月17日
圖片下載

貿發局預期2014出口升5.5%

外圍環境轉好
 
  香港貿發局預期,明年香港出口總值將溫和增長5.5%,而貨量則上升3.5%,較今年為佳。圖左至右為該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黃醒彪、研究總監關家明及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潘永才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今日於記者會上表示,2014年機會與挑戰並存,港商宜調整歐美市場的銷售策略,並拓展網購業務。

20131217 – 隨着主要成熟市場同步好轉、中國深化改革,以及世貿會議取得突破性進展,2014年全球貿易環境趨向樂觀。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預期,明年香港出口總值將溫和增長5.5%,而貨量則上升3.5%,較今年為佳[1]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今日於記者會上表示,2014年機會與挑戰並存,港商宜調整歐美市場的銷售策略,並拓展網購業務。

消費兩極     仍有商機

關家明指出,歐盟零售市場近年持續整固,消費市場呈兩極化,普羅消費者對產品價格非常敏感,富裕消費者仍傾向選擇高檔產品,品牌和廉價產品同受市場歡迎。

「歐盟零售商冒起成為大手買家,轉為直接向製造商購貨,港商宜與歐盟的廉價零售商建立直接聯繫。港商若能提供時尚、安全、環保和價格具競爭力的產品,銷售前景應會較佳。另一方面,港商具備原創設計的專長,比區內競爭對手有明顯優勢,應重點開發及設計新品,為客戶提供更優秀及多樣化的選擇。」

網購潛力      不容忽視

網上購物潮流銳不可擋,為全球零售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商及供應商可以繞過傳統供應鏈的中介人,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以美國為例,今年的網上零售額為2,620億美元[2],估計到2017年將增至3,70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9%;網上銷售佔整體零售市場比重亦由8%增至10%。

關家明說:「港商可直接向當地消費者銷售產品,或通過第三方網上零售商進行買賣,藉此開拓源源商機。」他補充說,香港供應商憑藉貨物空運服務的優勢,可提供效率卓越的客戶服務,並迅速付運,因此,有能力獲取可觀的市場份額。

網上資訊      更快更新

關家明表示,商界日漸習慣透過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獲取訊息,香港貿發局亦緊貼潮流,於去年推出「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網站 (http://research.hktdc.com/tc/),為港商提供最快最新的多媒體市場資訊和研究分析。

「我們明年起將停止印刷《貿易季刊》,改於網站發放這些研究文章,以最有效的方法為港商提供研究服務。」

成熟市場      穩步增長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潘永才補充說,和過去數年相比,2014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將以較穩定的步伐擴展。在就業增加、樓市改善及資產價格等利好因素支持下,美國將領先同儕,繼續在復蘇之路前行;歐盟方面,在實施超寛鬆貨幣政策、廣泛的財政整頓,及多個成員國進行結構性改革後,債務危機穩定下來,經濟初現復蘇跡象,應可谷底回升;日本自推出「安倍經濟學」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後,刺激外部需求,帶動出口,企業及投資前景好轉,有助改善日本的就業市場及國內消費情緒,加上資產價格回升,亦可促進消費。

改革措施      帶來商機

潘永才指出,雖然市場憂慮美國逐漸減少貨幣刺激措施,觸發資金流出新興市場,但這些經濟體仍有不俗商機,尤其是中國內地市場,將繼續成為帶動香港出口增長的火車頭。

新一屆政府承諾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把重點放在經濟體制改革以提高效率及生產力,並切實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潘說,內地擴大開放,為港商帶來新機遇:「內地政府促進私人消費,以達致消費和投資雙軌驅動、內需和外需共同發展的均衡增長模式,為香港出口商締造豐厚商機。」

滬港兩地      互惠互利

香港貿發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黃醒彪亦表示,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後,能促進內地經濟發展,「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商貿平台,其金融及各類商貿服務,也將迎來更大需求和發展機遇。」他強調,香港必須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例如作為地區物流配送中心,「香港必須不斷提高與國際及內地間的交通聯繫,並降低營運成本。」

黃又指,自貿區有利香港專業服務進入內地。「自貿區對外商投資實行『負面清單』,由『審批』制轉為『備案』制,有助掃除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的障礙,方便港商在自貿區內設立據點,建立長三角以至地域範圍更大的服務網絡。」

自貿區成功的經濟改革和市場化經驗,將在其他地方複製,據報廣東省有意申請成立以南沙、前海和橫琴等地組成的自貿區。黃認為,如廣東朝這方向發展,香港應積極參與。「香港的國際商貿中心功能與粵自貿區的腹地整合,將發揮更大的優勢。」

出口轉好      仍有隱憂

潘永才提醒,2014香港出口轉好,但仍有隱憂:「市場對全球經濟再陷衰退、貿易保護主義死灰復燃、地緣政治持續緊張,以及美國收緊量寛措施的憂慮仍揮之不去。」

此外,消費者購買「抵買」(value-for-money)貨品仍是主流,令入口商及零售商採取保守的採購策略。「買家對訂貨量、交貨期及訂價仍會非常審慎,並把採購活動由內地分散至亞洲區內其他成本較低的生產基地。」至於明年個別行業發展,潘永才分析如下:

電子看俏      競爭加劇

  • 電子 - 海外市場對資訊科技及電訊產品需求持續,令電子業穩定增長。「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日漸成為必需品,刺激銷量。」
  • 鐘表 - 高檔貴價鐘表有價有市,款式時尚的中檔表亦有捧場客,但低檔表則要面對內地同業的競爭。
  • 珠寶 – 和鐘表一樣,當全球經濟進一步復蘇,消費者對珠寶需求亦會轉強。然而,港商仍須應付寶石及貴金屬價格波動難測的挑戰,亦要面對來自中國及印度同業的競爭。
  • 服裝 - 市場對款式華麗的服裝需求漸增,但大部份消費者仍然會選購簡約、基本實用、物有所值的服飾。「內地生產成本上漲、新興生產基地如孟加拉、印尼、越南、柬埔寨和緬甸競爭日益激烈,為市場帶來新挑戰。」
  • 玩具 - 雖然高科技玩具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但傳統玩具永不過時,銷量穩定增長,但速度放緩。「港商在恪守玩具安全法規上具優勢,相較服裝業,亞洲競爭對手的威脅較小。」

出口指數      低位徘徊

另外,香港貿發局編製的香港出口指數第四季錄得38.5,反映香港貿易商對出口前景短期低迷,中期樂觀。當指數處於50以下,顯示企業看淡當季出口。

參考資料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網頁 – www.hktdc.com/research/tc

香港貿發局貿易季刊 - www.hktdc.com/research/tq_tc

香港貿發局商貿統計網 - http://bso.hktdc.com/bso/jsp/bso_freq_stat_chi.jsp

訪問視頻

潘永才:2014香港出口展望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a0CbRJmac

劉展灝:港商須升級轉型開創產業天地 – http://youtu.be/CjMAdvmFFzA



[1] 香港貿發局估算,2013年整體出口增幅,以貨值計為3.5%,貨量計則為2.5%。

[2] 來源:美國Forrester科技及市場研究公司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