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English 简体
新聞稿2010年6月3日

中國內地生產成本上漲無損競爭力內地產品佔全球貿易比重持續上升

201063 –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今天發表兩份研究報告 -《內地出口價格上漲壓力續增》及《供應鏈競爭優勢:中國與亞洲新興產地》,剖析近年中國內地生產成本上漲的原因及對港商的影響,並比較內地與亞洲生產商之競爭力。 

香港貿發局副首席經濟師邱麗萍表示:「近年,在內地設廠的港商面對生產成本不斷上漲的挑戰,包括:勞動工資上調、原材料和能源價格飆升、內地高通脹、全球商品價格上升、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等,令港商盈利受到影響。不過,中國內地產品在全球貿易所佔的比重仍然持續增加,由2000年的4.7%上升至2008年的12.7%,顯示內地作為生產基地的競爭力不限於價格方面。」 

邱麗萍續指:「近年,雖然有買家增加了從勞工成本較低的亞洲國家如越南、印度、孟加拉、印尼、柬埔寨等地採購產品,但對內地出口業務並未造成太大威脅。內地工業集群的完善配套如物料供應、物流系統、工人的高效率和技術,足以抵銷成本的增加,令內地得以保存生產強國的地位。」 

根據香港貿發局的調查,一半以上的受訪公司表示,隨著訂單情況改善,在2010年上半年曾遇到珠三角地區勞工短缺的問題。為了挽留人才,過去六個月,珠三角工資水平平均上升約17%,再加上僱主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相應增加,令總生產成本提高4-6%。 

此外,中國內地於2010年4月把汽油和柴油的零售價格分別上調4.1%和4.5%,與2008年底相比,價格已上升了28.7%及29.5%。最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官員表示,因為價格改革,今年內水、電、汽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將會上調。 

2009年12月,內地的生產價格指數按年同比增減扭轉了下降的趨勢,轉為正增長,並於2010年4月加速上升至6.8%,主因是全球市場原材料價格回升。根據《經濟學人》商品價格指數,2010年4月底,普通金屬價格水平與2009年2月底的最低水平比較,上升了超過120%。此外,銅、鋁合金、棉花、紙漿、塑料等原料亦紛紛漲價。 

香港貿發局的調查顯示,於內地生產的港商,其本地含量 (即以人民幣結算的生產成本部分)已從數年前的平均30%增加至目前的49.8%。因此,人民幣升值是內地港商的一大挑戰。雖然市場認為人民幣不會在短期內大幅升值,預計未來一年會逐步升值約3-5%,但由於本地含量增加了,即使人民幣兌美元僅僅升值5%,也會令生產成本上漲2.5%。 

不過,一些受訪港商最近反映,海外買家已願意接受較高的貨價。中國內地的出口價格指數經過2009年全年下跌後,在今年3月錄得正增長,而美國進口的中國內地產品價格,跌勢也在近幾個月急劇放緩。 

雖然面對生產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等挑戰,中國內地產品在全球貿易所佔的比重仍然持續增加,由2000年的4.7%上升至2008年的12.7%,顯示內地作為生產基地的競爭力不限於價格方面。中國產品的質素、交貨時間,以及迎合不同訂單需要的靈活性,都比其他亞洲國家優勝。 

香港貿發局另一份研究報告《供應鏈競爭優勢:中國與亞洲新興產地》,就比較了中國內地和其他亞洲國家生產商的競爭力,並探討了新興的生產基地和內地如何分工、互補不足,形成理想的生產網絡。 

近年,由於內地生產成本上漲,促使部分買家重整採購策略,開始在勞工成本較低廉的亞洲國家採購一些較基本、勞力密集的產品。以越南為例,它對美國出口的產品集中在服裝、家具及鞋履,2009年,這些產品佔了該國對美國出口的63%。而柬埔寨及孟加拉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當中,超過90%為服裝。不過,雖然這些國家的出口增長近年加快了,但其市場佔有率依然遠遠落後於中國。例如,越南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於2006-2009年間分別增長了18.8%及9.3%,但僅佔美國和歐盟市場的0.9%。 

內地生產成本上漲,令廠家重新整理其生產安排,把一些大眾化及平價產品的生產線遷往中國內陸地區及其他亞洲國家,利用當地低廉的勞動力,而高檔和較精細產品的生產線則保留在珠三角地區。 

香港貿發局高級經濟師黃醒彪表示:「儘管如此,中國內地作為生產基地的競爭優勢仍然穩固。內地勞工的生產力遠超於越南、孟加拉和柬埔寨等地,而且內地工業集群非常發達,廠商在本地可以輕易找到所需的物料和零部件,其他配套服務如貨運、化驗所測試等亦一應俱全,大大提高效率、縮短交貨期。」 

越南的服裝及鞋業多從外地進口原材料,大部份更來自中國。所以,從另一角度來看,越南的服裝出口持續增長,中國對該國的紡織品出口也可受惠。內地的上游生產活動與其他勞工成本較低的亞洲新興產地合作,形成一個服務海外市場的生產網絡。 

香港貿發局早前進行一項調查,探討了香港出口商對各個生產基地的評價。結果發現,港商認為五個最具競爭力的生產基地均在內地,得分最高的是珠三角及長三角,其次是位於珠三角以外的廣東省地區、鄰近廣東的內陸省份,以及環渤海地區。有意在未來三年開設新廠房的港商當中,46%仍會選擇珠三角,只有6.2%考慮越南。 

受訪者認為,選擇生產基地時,當地的勞工成本和供應是最重要的因素。雖然珠三角在此範疇略為遜色,但若考慮到所有因素如工人的技術水平、生產力、產品開發、設計及管理等配套服務,珠三角仍然比越南優勝得多。 

事實證明,中國內地發達的工業集群、高效率的勞動力和基建系統,可以抵銷成本上升的不利因素。雖然廠商為了節省成本和分散風險,會把一些勞力密集和價格敏感產品的生產線遷往其他亞洲產地,但短期內並沒有其他產地的規模大得足以取代中國內地。特別在製造高增值和高技術水平的產品方面,內地在質素、生產力和研發能力的優勢,能令其穩佔全球供應鏈的重要地位。 

傳媒查詢

傳媒如有查詢,請與香港貿發局傳媒及公共事務部聯絡:

陳靜雯
電話:(852) 2584 4537
電郵:katherine.cm.chan@hktdc.org

關於香港貿發局

香港貿易發展局(簡稱「香港貿發局」)是於1966年成立的法定貿易推廣機構,一直協助香港的貿易商、製造商和服務業者,向全球推廣他們的業務。香港貿發局在世界各地設立了40多個辦事處,其中11個在中國內地,致力促進香港作為聯繫內地,以至亞洲的商貿平台。香港貿發局亦舉辦貿易展覽會和商貿訪問團,幫助企業把握香港和內地的商機;並透過商貿刊物、研究報告和網上渠道,發放商貿資訊。有關香港貿發局的其他資料,請瀏覽 www.hktdc.com

其 他 新 聞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