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2025年7月24日
圖片下載

貿發局研究報告:探討香港中成藥特色產業機遇

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會議下月舉行 推動傳統醫藥研究進展

 

  • 香港中成藥擁有良好聲譽,內地對港澳合資格的傳統中成藥已採取簡化審批上市程序,為港商拓展大灣區及內地其他市場提供良好機遇。
  • 統一及完整的註冊制度,有助加強香港中成藥的品質監控,進一步增加其他監管機構及持分者對香港中成藥信心。
  • 香港首家中醫醫院即將於今年底逐步投入運作,進一步促進中醫及中成藥的普及化。

 

2025724 —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今天發表《香港中成藥產業機遇與挑戰》研究報告,分析中成藥產業在香港的發展及挑戰,以及出口市場機遇。報告指出,香港擁有不少歷史悠久、聲譽良好的中成藥品牌。然而,隨着過渡性註冊中成藥制度於六月底結束,所有在香港銷售的中成藥現在均持有效正式註冊,香港中醫藥監管體系踏入新階段;香港中醫醫院也將於2025年底逐步投入運作,加上內地對香港註冊的傳統中成藥(包括內服及外用),已實施簡化的上市註冊審批安排,為港商拓展內地市場提供便利,均對本港中成藥產業帶來正面影響。

 

香港中成藥聲譽良好、簡化註冊安排便利港商拓展內地市場

香港目前擁有約2,000家中成藥及中藥材相關企業(包括進出口貿易、製造、批發及零售),包括約264家獲納入本港中成藥製造商名單的企業。另外,香港製造的中成藥大部分面向消費市場。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香港中成藥出口28.8億港元當中 ,93%是本地生產產品,明顯與其他以轉口貿易為主的產業不同;內地是本港中成藥出口的主要市場,2024年的佔比超過70%,其次為澳門(約20%)及東盟(約6%)。

 

香港貿發局首席經濟師(大中華區)趙永礎表示:「不少香港中成藥企業希望拓展出口增加銷售,特別是擁有全球最高中成藥銷售金額的內地市場。不過,內地中成藥進口規模相對細小,上市註冊制度和技術標準又與香港不盡相同。儘管如此,香港中成藥在華南地區以至海外華人市場都擁有良好聲譽,加上內地對港澳合資格的傳統中成藥已經採取簡化審批上市程序,為港商拓展大灣區及內地其他市場帶來不可多得機遇。此外,網購活動蔚然成風,在符合當地市場的法律法規前提下,港商可考慮利用跨境電商渠道拓展內地以至海外市場。」

 

完整註冊制度推動中藥標準化發展

報告指出,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中醫藥發展,包括多年前設立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以規管中成藥的註冊與管理,在中醫教學、醫療及科研等多個方面對中醫服務提供持續支持,有助香港培育專業中醫人才及促進中醫藥的現代化。截至今年7月初,本港約有345家企業(包括貿易商)擁有8,244種在香港註冊的中成藥。

 

報告認為,統一及完整的註冊制度,有助加強香港中成藥的品質監控,進一步增加其他監管機構及持分者對香港中成藥信心。此外,香港首家中醫醫院即將於今年底逐步投入運作,為市民提供全面的中醫診療服務,這將可促進中醫及中成藥的普及化。

 

此外,一些香港的中成藥企業及本地大學,也致力發展新的中成藥以進一步拓闊市場。早前獲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重點創科項目「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InnoHK) 資助的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基於先前對傳統中草藥古方「麻子仁丸」的先導性臨床研究及基礎研究,研製治療慢性便秘的新藥CDD-2101,首次獲批准於美國進行臨床研究。

 

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卞兆祥教授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收集足夠的安全性和療效數據,以獲得FDA審批CDD-2101成為可銷售的新藥,並在美國上市。這不僅是香港中藥研發的一大突破,更是推動中藥標準化和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內地市場規模逾4,500億元人民幣

內地作為全球最大中成藥市場,中成藥流通銷售金額超過4,500億元人民幣。內地自2021年已簡化在港澳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的註冊審批流程 ;2025年1月,國家藥監局進一步簡化審批在香港使用15年以上、其生產過程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要求的傳統口服中成藥,相關申報資料及技術要求也已經在本年4月發布。報告認為,內地簡化有關中成藥的上市註冊審批程序,正為港商拓展大灣區及內地其他市場提供極大便利。

 

另一方面,海外地區對中成藥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各有不同,不少海外市場把中成藥歸類為草藥、保健食品、膳食補充劑等類別管理,但不少東南亞國家對中成藥有特定、相類似的法例要求,使中成藥進入當地市場有例可循。

 

而且,隨着全球電子商貿的蓬勃發展,跨境電商零售也為香港中成藥開闢新的銷售渠道。就內地市場而言,報告指出部分外用中藥酒及清涼油等中成藥已被納入《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允許相關產品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銷往內地。海外市場方面,東盟的電商零售市場正在迅速增長,加上當地市場對草藥及保健相關產品有不俗需求,在符合當地法規前提下,香港中成藥企業也可通過線上渠道發掘更多商機。

 

年度中醫藥會議  分享最新科研成果

為促進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由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聯同香港貿發局及十大科研機構攜手籌辦的「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會議」,將於今年8月15至16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21位來自中國內地、香港、馬來西亞及泰國的醫藥學院、科研機構、藥廠及藥業組織的學者及專家,將於會議上探討傳統中醫藥用於防治腫瘤、炎症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最新發展,並公佈多項相關臨床研究結果及分享成功個案。請瀏覽:https://www.hktdc.com/event/icmcm/tc

 

 

報告及圖片下載:https://bit.ly/45kCaXu

 

香港貿發局今天發表《香港中成藥產業機遇與挑戰》研究報告,圖為香港貿發局首席經濟師(大中華區研究團隊)趙永礎(左)及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及協理副校長(臨床中醫藥)卞兆祥教授

香港貿發局首席經濟師(大中華區研究團隊)趙永礎指出,內地對港澳合資格的傳統中成藥已採取簡化審批上市程序,為港商拓展大灣區及內地市場提供更多機遇。

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及協理副校長(臨床中醫藥)卞兆祥教授表示,浸大早前以中草藥古方研發治療慢性便秘的新藥,首次獲批准於美國進行臨床研究,是推動中藥標準化和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傳媒查詢

新聞界如有查詢,請聯絡:

 

奧美公共關係:

梁寶琼 

電話:(852) 9275 7704

電郵:daisy.leung@ogilvy.com

卜雅穎

電話:(852) 9379 9694

電郵:leanne.pok@ogilvy.com

 

香港貿易發展局傳訊及公共事務部

蘇顯博

電話:(852) 2584 4049

電郵:stanley.hp.so@hktdc.org

張希汶

電話:(852) 2584 4272

電郵:serena.hm.cheung@hktdc.org

劉茸   

電話:(852) 2584 4472

電郵:clayton.y.lauw@hktdc.org

 

香港貿發局新聞中心http://mediaroom.hktdc.com/tc

 

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是於1966年成立的法定機構,負責促進、協助和發展香港貿易。香港貿發局在世界各地設有超過50個辦事處,其中13個設於中國內地,致力推廣本港作為雙向環球投資及商業樞紐。 香港貿發局通過舉辦國際展覽會會議商貿考察團,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開拓內地和環球市場的機遇。香港貿發局亦通過研究報告數碼資訊平台,提供最新的市場分析和產品資訊。有關香港貿發局的其他資訊,請瀏覽www.hktdc.com/aboutus/tc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