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English 简体
新聞稿2023年11月14日
圖片下載

國際視光學會議 專家分享AI眼鏡成功案例

理大新技術助港基層

20231114 – 隨著ChatGPT及視像診症的應用,人工智能(AI)與遠端治療成功「入屋」,走入大眾生活包括用以協助解決視覺問題。今年第21屆香港國際視光學會議,邀得來自中國內地、美、澳、英及香港的專家講者,分享AI與遠端治療最近的發展,怎樣透過科技為視障人士「開眼」、減輕基層醫療的人手壓力,以及討論會否導致視光師失業等議題。

 

「現在是一個振奮時刻,很多適合視障者的科技,通過應用程式就可以用到。」任職美國Marshall B. Ketchum大學的Patrick D. Yoshinaga教授,提到多個結合AI技術的手機應用程式,通過辨認大量相片,逐步發展出認知物件的能力。用家只要舉起手機,鏡頭朝外,就能即時聽到語音,講解眼前的物件或文字。以微軟Seeing AI為例,6年前用家點擊屏幕後要等候數秒,但現在已不用再等。有一名失明的雙職母親,會在公司使用程式閱讀文件、辨認開會地點;在家幫女兒揀衫襯色,甚至掌握環境光暗,為入睡女兒關燈。

 

手機以外,視障人士更能直接戴上加入語言模型GPT-4的AI眼鏡,發展出對話功能,例如用家只要望向菜單,眼鏡除了會讀出菜單內容,用家更可以問「有什麼素食選擇?」,GPT-4就會節錄相關菜色,以日常對話回應。聽到AI App可以成為視障者的「眼」,有部分聽眾感到驚嘆,舉起手機拍照記錄。

 

理大研AI驗眼  引澳洲經驗料助20萬港基層

世界都在面對人口老化、糖尿病患增加,但人手追不上需求的問題,AI可以是新幫手。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何明光,早年得到澳洲政府撥款,與當地大學、醫療科技公司等合作,研究AI技術檢查眼疾,以及技術如何在社區實踐。在2018年,研究報告顯示AI檢查常見眼疾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DR)、青光眼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準確度達9成或以上。他們之後在當地診所試行簡單的AI系統:使用驗眼機檢查後,「眼底相」即時傳送至AI系統分析,2至3分鐘後,報告便出爐。「以前澳洲的居民需要來回診所驗眼、取報告,但現在一次到訪就可以了。」何教授說當時考慮診所資源,AI技術在毋須上網的情況下,也能如常運作;他們亦設計簡易版的自行驗眼機,成本低至約港幣1萬元。何教授計劃將澳洲社區累積的經驗,逐步應用在香港的「智慧診所」計劃,預料超過20萬基層人士能受惠。

 

英國護眼社企軟件  助護眼不足國家及早驗眼

早知風險早應對,是AI幫助人們的另一個例子。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徐仲鍈教授分享自身兩個研究,通過AI擷取視網膜圖像,分別預測病人中風及認知健康的風險,及早改善生活習慣。同時,此概念亦應用在視力檢查,長遠減輕社會的醫療負擔。有參與英國護眼社企Peek Vision的Priya Morjaria博士指出, 數據顥示如果及時得到檢查或幫助,有九成個案的視力便不會折損,所以社企提供驗眼軟件技術,幫助護眼服務不足的國家,以驗眼為起點,並將個案分流、安排配眼鏡、施手術都有記錄在案,減少有需要的眼患人士不獲跟進。她舉例在社企參與下,巴基斯坦男性參與驗眼的人口比例,由19%增加至45%,較貼近5成的理想比例。

 

聽眾不少是視光學系學生,關注AI會否影響就業,以及入行前可如何裝備自己。何明光教授認為AI不會取代視光師,而是協助大家的工作更有效率,像是以前要花3日完成的驗眼掃描報告,有了AI後,30分鐘就能完成工作。英國Morjaria博士說:「AI不會搶去你的工作。患者總是需要見人,找一個臨牀人員來做最終決定。」她提醒學生,要非常留意AI背後的理據,不要一味接受;自己要去學習並理解AI,能夠解釋AI顯示的證據。

 

圖片下載:https://bit.ly/47ph7Bi   

 

美國Marshall B. Ketchum大學Patrick D. Yoshinaga教授提到,發展AI演算法要留意黑盒效應(black-box effect)的風險,即是人們未能理解AI運算及決策過程。

如果AI視光檢查失誤,或為視光師帶來被追討賠償風險。香港理工大學何明光教授指出,在美國及澳洲,已經有保險公司將AI失誤納入保障範圍。

英國Priya Morjaria博士工作的社企Peek Vision設計支援遙距驗眼的軟件時,只收集必要的數據及資料。

澳洲Kate Taylor博士在當地發展視光師與眼科之間的電子轉介平台,除了減低眼疾人士失約的情況外,視光師也能透過平台數據去了解自己的診斷表現。

鷹瞳Airdoc代表王界聞先生說,中國內地的眼鏡店大多只提供基本的眼晴有否近視遠視等的度數檢查,如能採用AI視網膜影像技術,3分鐘可以檢測逾30種視網膜情況及風險,相信可為客人提供更多及專業的驗眼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徐仲鍈教授分享通過AI擷取視網膜圖像,分別預測病人中風及認知健康的風險,及早改善生活習慣。

 

 

相關網頁:

香港國際眼鏡展:https://www.hktdc.com/event/hkopticalfair/tc

研討會及論壇內容重溫:https://www.hktdc.com/event/hkopticalfair/tc/intelligence-hub

 

傳媒查詢

新聞界如有查詢,請聯絡香港貿發局傳訊及公共事務部:

梁彩燕

電話:(852) 2584 4298

電郵:frankie.cy.leung@hktdc.org

曾錦雯

電話:(852) 2584 4288

電郵:phyllis.km.tsang@hktdc.org

                                   

 

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是於1966年成立的法定機構,負責促進、協助和發展香港貿易。香港貿發局在世界各地設有50個辦事處,其中13個設於中國內地,致力推廣本港作為雙向環球投資及商業樞紐。 香港貿發局通過舉辦國際展覽會會議商貿考察團,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開拓內地和環球市場的機遇。香港貿發局亦通過研究報告數碼資訊平台,提供最新的市場分析和產品資訊。有關香港貿發局的其他資訊,請瀏覽www.hktdc.com/aboutus/tc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