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English 简体
新聞稿2019年11月20日
圖片下載

物流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焦點所在

20191120 – 環球貿易充滿未知之數,加上貿易和消費模式不斷轉變,物流業界正面對重重挑戰。由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發局) 與香港特區政府合辦的第九屆「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昨天起一連兩天 (11月19-20日) 在港舉行,匯聚全球的物流及航運業翹楚,討論行業的熱門議題。

局勢升級 貿易轉移成大趨勢

今年的主題論壇 (一) 以「機遇前來敲門 ─ 當亞洲供應鏈穿梭於充滿挑戰的地緣政治之間」為題,探討在面對國際貿易爭端峰迴路轉的發展下,如何進一步提高亞洲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席位。

世界貿易組織經濟研究與統計部高級經濟師科爾曼表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導致進口限制措施急劇增加。」他指出,世界貿易組織於6月最新公佈的貿易限制報告顯示,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進口限制措施的貿易覆蓋率是2012年5月以來平均水平的3.5倍以上。2019年上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只錄得0.6%的增幅,而亞洲進出口貿易的下降速度與2015-16年的放緩情況相似。

他指出:「貿易轉移將會是大趨勢,令新興市場如巴西和越南等國家的出口量大幅上升;反之,成熟市場如韓國和歐洲等國的出口量則下跌。」

總結發言時,他強調不能只透過雙邊貿易協議滿足所有國家的貿易要求,所以應建立多邊貿易體系。香港正是其中一個各國可仿效的國際範例。

 

供應鏈動態變化

馬士基亞太區行政總裁范楚言在主題論壇上,探討供應鏈的動態改變:「馬士基致力簡化及連接全球供應鏈,以支持亞洲地區的長遠增長。」

將全渠道發展成為趨勢需要分銷網絡的支援,這為物流服務供應商同時帶來問題和機遇。在客戶把供應鏈成本減至最低的情況下,又要保持靈活快捷,物流服務供應商面對的壓力愈來愈大。「生產商透過銷售賺錢,卻因為供應鏈缺乏效率而引致虧損。隨著電子商務的利潤受到蠶食,控制供應鏈成本尤其重要。」

范楚言亦討論到採購來源由中國內地轉移至東南亞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他指出,中國內地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貿市場。電子商貿的增長動力,將取決於物流供應商能否透過B2C(商業對消費者)物流,提供相宜又準時的服務,推動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性。

物流業的全球標準化

雅瑪多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役員梅津 克彥表示:「透過創新物流、溫度控制、製造、分銷及物流透明化,食品供應鏈將進一步加強。雅瑪多的目標就是發展端到端 (end-to-end) 的冷鏈平台,令容易腐壞的食品都可以安全地運送至世界各地。」

雅瑪多以食品作為全球資產的模式營運,致力確保公司以至其他同業能夠安全運送容易腐壞的食品。公司希望發展一個共同創造價值的共享平台,梅津克彥更在論壇上邀請其他同業,與雅瑪多一起合作,攜手建立安全食品冷鏈,透過由互聯網推動的實體網絡,追踪產品及溫度情況。雅瑪多是日本最大的物流公司,其中11%所運送的包裹是透過冷鏈運送,因此公司已準備好建立相關的國際平台。

梅津克彥又談及物流、資訊及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對政府而言,相關範疇包括食物安全標準、海關及檢疫的數碼化,以及加密貨幣的發展;商界則聚焦發展及實施全新冷鏈技術。

他在總結時再一次希望論壇的與會者,能夠一齊參與成為持份者,共建環球冷鏈平台。

 

倉庫投資與全球定位系統 (GPS)

厚樸投資合夥人及首席執行官劉德賢分享了公司在倉庫方面的大規模投資,以及內地龐大消費增長的經驗。

他表示,厚樸投資在全球擁有1,700萬平方米的倉庫。內地的人均GDP約為9,000美元,但在某些一線城市則高達30,000美元,這對厚樸來說是非常有趣。他解釋,當人均收入達到10,000美元時,人們的消費行為就會產生變化;不論食品或鞋履,消費者會購買更昂貴的品牌,繼而為零售業帶來改變。另外,在中國內地,只有40%的零售商是大型零售連鎖店;而日本則有80%。但隨著收入增加,大型連鎖店將取代60%的家庭式小店或流行商店,從而改變了倉儲業。

劉德賢說:「2012年是零售業界變革的一年,因為許多國家都推出4G,讓許多具創新應用程式和商業模式的初創企業,能夠啟動全新銷售平台,促使中國趕上並超越其他發達國家。」

他亦提到,GPS改變了倉儲和物流業。從前,GPS很昂貴;如今卻很便宜,感應器的價格也非常低廉。GPS的應用徹底改變了整個倉儲方式,使一個倉庫能有效率地處理以往需要兩到三個倉庫處理的貨量。

 

物流業新格局和未來趨勢

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利豐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張家敏預測物流業的五個未來趨勢。 其中一個趨勢是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盛行,導致海關程序變得非常複雜,變相為世界貿易組織帶來挑戰。

第二個趨勢是利用手提電話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手提電話的普及應用刺激對供應鏈的需求;同時,供應鏈管理亦需迎合世界各地消費者的需要。第三個趨勢是關於中美貿易的緊張局勢。他表示:「即使中美雙方同意達成簡單的貿易協議,但仍然存在許多挑戰,例如知識產權﹑技術轉移和『中國製造2025』計劃。」

另一趨勢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一帶一路」代表著全球化的新時代,內地政府正開始轉移大批量產品的低成本採購基地,務求令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物流公司受惠。

最後,張家敏提出第五個趨勢是人工智能和3D打印等創新技術。這些技術縮短交貨時間,讓客戶可以短時間內領取貨物。

 

今年會議的焦點之一為首天上午舉行的主題論壇 (一),題目為「機遇前來敲門 ─ 當亞洲供應鏈穿梭於充滿挑戰的地緣政治之間」,由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擔任主持人,星級演講嘉賓包括 (左二起) 世界貿易組織經濟研究與統計部高級經濟師爾曼‧尼、馬士基亞太區行政總裁范楚言、雅瑪多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役員梅津克彥、厚樸投資合夥人及首席執行官劉德賢,以及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利豐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張家敏,探討在面對國際貿易爭端峰迴路轉的發展下,如何進一步提高亞洲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席位。

世界貿易組織經濟研究與統計部高級經濟師爾曼‧尼

馬士基亞太區行政總裁范楚言

雅瑪多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役員梅津克彥

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利豐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張家敏

厚樸投資合夥人及首席執行官劉德賢

香港貿易發展局與香港特區政府合辦的第九屆「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昨天起一連兩天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大會邀請接近70位物流及航運界專家及翹楚,來到現場發表真知灼見。

 

亞洲航運及物流會議網頁www.almc.hk/tc

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講者介紹www.almc.hk/tc/info_speakers.html

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議程www.almc.hk/tc/info_programme.html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貿易發展局傳訊及公共事務部:

袁曉晴                        電話:(852) 2584 4145                        電郵:coco.hc.yuen@hktdc.org

劉茸                            電話:(852) 2584 4116                        電郵:clayton.y.lauw@hktdc.org

 

香港貿發局簡介

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發局) 是於1966年成立的法定機構,負責促進、協助和發展香港貿易。香港貿發局在世界各地設有50個辦事處,其中13個設於中國內地,致力推廣本港作為雙向環球投資及商業樞紐。 香港貿發局通過舉辦國際展覽會、會議及商貿考察團,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開拓內地和環球市場的機遇。香港貿發局亦通過產品雜誌研究報告數碼資訊平台,提供最新的市場分析和產品資訊。有關香港貿發局的其他資訊,請瀏覽www.hktdc.com/aboutus/tc。請關注我們的 @香港貿發局 @香港貿發局時尚生活 @香港商貿通 香港貿發局 請訂閱香港貿發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