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English 简体
新聞稿2018年3月21日
圖片下載

影視展研討會廣邀行業專家 探討傳統電視與新媒體共存之道

2018年3月21日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現正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展期至明天(星期四)。展覽期間,大會舉辦了一場研討會,並廣邀來自中國內地、日本、韓國及香港的講者,討論傳統電視面臨的種種挑戰,如何改變觀眾線上線下的觀看習慣,以及電視公司如何在數碼世代中應變。

日本觀眾習慣巨變

今屆FILMART舉行一系列專題研討會,邀請環球業內翹楚分享真知灼見,當中包括昨日 (3月20日)的「當影視遇上互聯網,是『商』機還是『傷』機?」研討會。會上,日本共同社國際報道室次長古畑康雄提供了日本當地的數據,帶出日本觀眾觀看習慣的重大轉變。過去五年間,日本的手機用戶數量上升了400%,年輕人每天也會在小屏幕手機上花費150分鐘。他指出,除了電視的觀看習慣經歷巨變之外,以電腦觀看的觀眾數字也同樣下降。今時今日,10到20歲的年輕人每天平均花費在小屏幕手機的時間,足足達150分鐘。而與其他地方一樣,日本社交媒體用戶率也大幅攀升,從2010年的24.4%升至2017年的71.2%。

與此同時,傳統媒體的觀眾人數持續下降,從2008年的100%,降至2016年的65.6%。不過,傳統媒體企業的成本卻也持續上升。隨着人口老化,訂閱報紙的人數越來越少,令廣告費在過去15年間下跌了共50%。

於變遷中的韓國市場突圍而出

D’Live總裁兼行政總裁Jeon Yong Ju針對探討電視轉往智能手機的因素,並集中討論內容製作者如何與新媒體競爭。去年,韓國有三分一的智能手機用戶使用非傳統電視流動應用程式,不過他預測,長遠而言,大部分的韓國觀眾會選用手機觀看電視。他的公司已在韓國設置了150,000台非傳統電視盒,令所有電視節目都可以在智能手機上觀看。該公司現正積極地吸納這些新型電視平台,而這些平台也可以支援AR/VR及其他嶄新服務。他提醒與會人士,現時AR/VR的內容短缺,但對於較年老而不太熟悉科技的觀眾來說,AR潛藏巨大的吸引力。

 

Jeon表示,他的集團與點播串流媒體如Sony和Netflix有緊密的合作關係。他認為,所有的電視公司都需要朝新媒體發展,預測未來會有更多公司尋求全球伙伴以提高競爭力,並指出智能裝置為這些公司帶來的新機遇。

 

中國內地線上觀眾習慣的嬗變

新片場影業首席執行官牟雪表示,從電視轉到網絡,不僅僅是把電視內容放到網上而已。無論營運模式、觀眾習慣或行為也大不相同,觀眾統計及分佈統統改變,而數據收集技術也變得更為先進,比從前更能準確地理解觀眾的偏好。

 

雖然成立只有六年時間,現時新片場影業每年已製作10,000套短片及約100套長片,長片主要提供給電視播放。訂閱公司服務的用戶也在三年間提升了六倍,從2015年的1000萬人,升至現在的6000萬人。今時今日,在內地城市居住的人口已達約8億人,因此有近5億位潛在的訂閱用戶。牟雪表示,她的公司會提供訂閱用戶渴求的內容。

 

牟雪演講的亮點之一,是討論線上觀眾習慣如何變化,而新片場影業又怎樣變動內容、片長及解像度,以令產品更適合小屏幕手機,滿足不斷變動的觀眾喜好。

 

首先,在觀眾習慣上,觀眾平均年齡較為年輕,而且比從前有更多樣的選擇。在智能手機上,有約40%的電影觀看時間不足20分鐘,而約20%觀看時間不足10分鐘。因此,短片較為受觀眾歡迎,而內地觀眾的一大趨勢是使用快進鍵,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吸收最多的內容。她提到,電視和網上媒體的觀眾高峰期有一個有趣的對比。在電視上,晚上8時是黃金時段,而年輕觀眾較偏好晚上9時的時段。不過,線上觀看則有另外兩個黃金時段,分別是早上及傍晚通勤時段和午飯時間。集中時間縮短變得關鍵,有些韓劇甚至將每集縮短至八分鐘。

 

第二,則是按小屏幕手機而作的改動。在小屏幕上,視覺呈現必須調整,以求展示盡量多的資訊。對於廣告而言,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非常重要,而廣告也必須在小屏幕上展出最多的資訊。數據顯示,全屏幕廣告比起只佔屏幕一部分的廣告有效九倍。

 

第三,是觀眾反應。透過數據收集技術,新片場影業可以準確測量觀眾的行為,包括觀看時間、快進、時間及內容喜好等等。線上觀看也讓觀眾可以在留言區回應,令體驗更為互動,並為內容製作人提供更多寶貴資料。在某些影片上,觀眾甚至可以投票決定影片之後的發展。

 

傳統電視的局限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雨指出,亞洲電視在珠江三角洲地帶一直有廣泛的觀眾群。他表示,這個傳統值得保存,卻也已經過時了。他估算香港現在落後內地發展約十年時間,也指出香港只有數百萬潛在觀眾,但內地則有上億的潛在觀眾。

 

吳雨表示,香港電視面對一些限制,其一是牌照。假若將這個限制取消,製作人便能節省開支,製作更多節目。

 

傳統電視的另一個問題,在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觀看電視,觀眾必須安坐家中,但透過流動裝置,觀眾則可以隨時隨地觀看節目。他表示,即使是70多歲的觀眾也在下載ATV的流動應用程式。這一種靈活性令香港的內容製作人可以進軍全球市場。

 

網上內容供應商的收入來源更為多樣化,如廣告、訂閱、電子商貿等等,而傳統電視的收入來源則只有販賣廣告及電視節目。

 

另一個問題在於電視是單向性的,而線上觀看則容許互動。例如,觀眾可以透過聊天應用程式互動,遊玩遊戲,贏取奬品又或送出花朵,未來也將會有更多種類的互動方式。

 

線上觀看提供更多選擇。從前,我們只能觀看電視上提供的內容,但連較年長的觀眾也不再受這一套。用戶現在有選擇的權利。他表示,傳統電視仍有一些優勢,不過很快也會式微。最後,他概括指出,豐富的內容和有技術、有創意的團隊,才是成功之道。

 

不過,他也同樣表示,金錢也是重要因素,比如Netflix投資80億美元拍攝電視劇,而內地製作人也會花費200萬人民幣拍攝每一集電視劇。香港觀眾人數較小,難以競爭。

 

傳統電視怎樣與數碼市場競爭?

牟雪認為,人才較金錢更為重要。她表示,懂得創新的人才和優質的內容才是關鍵。之後,則要觀察消費模式,特別是流動裝置的普及性。

 

Jeon Yong Ju 表示,傳統電視需要因應數碼世代而改變,專門為年輕一代製作更多內容。他指出,在數碼世界中,亞洲地區的年輕人似乎都喜歡相同的內容,這樣有助消除國家之間的隔閡。

 

古畑康雄表示,雖然在電視電影及音樂方面,韓國已經超越日本,但許多日本製作的內容在亞洲依然相當普及,尤其是動畫作品,日本公司應該探索更多市場,並聚焦數碼市場,善用其優勢。他表示,雖然日本的電視觀眾人數下降,但相對其他地區的電視業而言,情況仍然穩定。

 

吳雨表示,香港電視台必須培養人才,而不是只集中於製作優質內容。TVB近來無法找到足夠的人才,需要從內地招募。要在數碼世界競爭,香港暫時沒有足夠的人才。他表示,在這個範疇上,香港並未如其他地區一樣,得到政府支持;政府的支持相當重要,但亦不應只依賴政府。他認為,我們必須放棄傳統電視的模式,以更宏觀的視角思考。電視是本地文化的一部分,本地電視台應該繼續支持廣東話,迎合本地文化口味。不過,電視台也應該把目標放在大灣區,並為東南亞製作一個特別頻道。要發展全球市場,本地的電視公司必須盡快開發線上觀看。

 

 

「香港國際影視展」網頁:www.hkfilmart.com/filmart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網頁:http://www.eexpohk.com

「香港國際影視展」開放時間:

3月19至21日(星期一至三)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3月22日(星期四)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昨日(3月20日)於Filmart舉行的「當影視遇上互聯網,是『商』機還是『傷』機?」研討會

日本共同社國際報道室次長古畑康雄

D’Live總裁兼行政總裁Jeon Yong Ju

新片場影業首席執行官牟雪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雨

 


傳媒查詢

新聞界如欲查詢詳情,請與香港貿發局傳訊及公共事務部聯絡:

陳彥瑾                             電話:(852) 2584 4525                    電郵:banbi.yc.chen@hktdc.org

吳兆倫                             電話:(852) 2584 4357                    電郵:sunny.sl.ng@hktdc.org

新聞稿英文版可見於http://mediaroom.hktdc.com

 

香港貿易發展局簡介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成立於1966年,是致力為香港商界創造機遇的法定機構,在世界各地設有40多個辦事處,其中13個在中國內地,推廣香港作為通往中國內地、亞洲,以至世界各地的營商平台。香港貿發局與商界同行逾50載,通過舉辦國際展覽會和會議,以及商貿考察團,協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拓展內地及環球市場。此外,香港貿發局透過產品雜誌研究報告,以及包括新聞中心在內的數碼平台,發佈最新的市場和產品資訊。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