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及香港文壇代表人物 下月雲集香港書展
2017年6月28日—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28屆香港書展,將於7月19日至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大會與《明報》及《亞洲週刊》合辦的「名作家講座系列」,多年來廣邀華文世界赫赫有名的作家主持講座,口碑載道。今年的「名作家講座系列」亦再次請來十多位名聞遐邇的文學家和文化人,與讀者追溯文學的根源,也審諦文學的現況。
著名內地作家、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韓少功,將解構文學經典何以形成、讀者如何從中吸取養份並消化到生活當中;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將分享以科幻文學訴說社會問題的理念;台灣文壇世家朱家三姐妹之一、「老靈魂」朱天心不談文學的前塵,反為探討當今處境;寫作種類五花八門,以「專業讀書人」自居的唐諾,為書迷解答投身文字工作的可能性。
此外,經歷低谷後東山再起的內地影后劉曉慶,將自身對抗逆境的第一身體驗娓娓道来。其他名家包括來自中國內地的葉辛、方方、周梅森、王潮歌、許知遠、路內、周兵及蕭寒;台灣的劉克襄及楊澤;香港的梁文道及歐陽應霽。
韓少功 文學經典的形成與閱讀
韓少功的少年時期埋首於數理,料不到文革期間被指派去抄資料,從此一步一腳印地踏上他的文學旅途。文革的經歷後來亦成為他早期創作的靈感泉源,寫成《西望茅草地》及《飛過藍天》,更先後憑着這兩篇短篇小說,連奪兩年「中國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他提倡文學的「尋根」,並以不同的創作來印證自己的主張,寫成《爸爸爸》、《女女女》及《馬橋詞典》等著作,於華文文壇引起極大迴響,並被譯成多個外語版本流傳海外。直到現今處處求變的世代,他依然致力於創作一部又一部的經典,引領着迷失於現世的靈魂,渡回他文學的起點、他的根。
郝景芳 折疊北京—— 一次打破不平等的實驗
2016年夏天,當時年僅32歲的郝景芳憑小說《北京折疊》獲頒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是首位獲此獎項的女作家。她筆下的異想世界,雖說是異想,但又同時寫實,可謂「生活式」的科幻。在《北京折疊》中,未來的北京城被分為互相隔離的三層,分別住著權貴統治者、中產白領及底層勞動者,晝夜之間三個空間交替折疊,屬於底層勞動者垃圾工為送信穿梭於三個空間,見證貧富差距、階級固化、教育不公平等社會問題。
有人質疑郝景芳寫的不是科幻小說,或者更像是「社會寓言」。郝景芳亦坦言︰「我自己比較熱衷寫社會制度,我喜歡假想一個不存在的國家。以後我還會寫別的制度,可能跟我們的現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和現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朱天心 瓦礫時刻——當前文學的處境
作為台灣眷村文學的代表,朱天心初期作品的主題圍繞着自身穿梭於城市的記憶。朱天心初中時期便開始發表作品,直至高中,充滿漫遊、浪蕩、細膩等創作特色的長篇散文《擊壤歌》被形容為紅樓夢的前八十回,讓她聲名大噪。
由八十年代末開始,朱天心把寫作的重心放到歷史、社會、身份認同等的反思之上。時隔三十多年,盛載着記憶的瓦礫逐漸蛻落,朱天心終於把後四十回——《三十三年夢》寫成。所歷所聞經過多年沉澱,曾經表示「覺得純文學快要絕種」的她,將為眾書迷剖析文學於現今世代的位置。
唐諾 文學書寫做為一種職業
唐諾涉獵的創作文體多元,由編輯起家,在出版社工作了二十多年。豐富的閱讀經驗讓他有足夠的本事,支撐他搖身一變成為作家,先後寫過NBA球評、翻譯推理小說、作詞、散文等,各類型的創作都有他的足跡。
太太是朱天心、身邊的朋友都是響鐺鐺的台灣騷人墨客,唐諾對於現時文壇生態可謂瞭若指掌。從職場上「歸隱」後,日均產量五百字、過着簡單生活的唐諾,將為讀者分享他從事文字產業的獨特見解。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由即日起,登入香港書展網站 (www.hkbookfair.com)報名免費參與講座,以及瀏覽更多精彩講座的詳情。
請注意︰媒體代表如欲採訪「名作家講座系列」的嘉賓講者,請把採訪形式、提綱及聯絡資料,於 7 月 7日或之前電郵至billy.km.ng@hktdc.org。
中國內地 (11位)
葉辛
|
曾任《山花》雜誌主編、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壇》雜誌主編,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作品多以知識青年入題。著作《蹉跎歲月》奠定了葉辛的文壇地位。所著的《孽債》累計銷量達百萬冊,被改編成電視劇後風靡全國。 經三十年的醞釀、構思,寫成新作《古今海龍屯》,巧妙結合他擅長的知青題材與被稱為「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戰,道出明代神宗皇帝和土司貴族的故事。 講題:文人情懷與不朽之作 日期:7月19日 (星期三)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韓少功
|
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八十年代他首倡尋根文學,是中國新時期文學代表作家之一,作品主要以文革時的有關經歷為素材。曾獲2002年「法蘭西文藝騎士獎章」、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等獎項。代表作《爸爸爸》、《馬橋詞典》、《革命後記》,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
韓少功曾在文革期間「上山下鄉」,因而對社會最底層的人民有了深入的了解,這些經歷亦成為他後來創作時的重要養分。
講題:文學經典的形成與閱讀 日期:7月20日 (星期四) 時間: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1時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方方
|
本名汪芳,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省文學創作系列高評委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新寫實派代表作家之一。創作風格可總結為在「大我」的時代背景裡,更關注「小我」的細微悲喜。 她寫下諸多以武漢為背景的小說,包括長篇小說《武昌城》及中篇小說《民的1911》、《萬箭穿心》,其中《萬箭穿心》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後,名噪一時。
講題:文學的個人表達 日期:7月23日 (星期日) 時間: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1時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周梅森
|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被譽為「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27歲發表了第一篇中篇小說《沉淪的土地》,自此走向文學之路,並多次榮獲全國性獎項。
從第一部官場政治小說《人間正道》開始,《絕對權力》、《至高利益》、《國家公訴》等作品,都描摹出反腐倡廉鬥爭。著作《人民的名義》小說於2017年一月出版,改編成電視劇後,更創造了近十年國內電視劇史的最高收視紀錄。
講題:人民的名義—編劇與讀者交流見面會 日期:7月21日 (星期五) 時間: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1時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劉曉慶
|
中國著名女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主演多部電影,藉此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鳳凰獎」等多個獎項。
九十年代涉足商界,高峰時擁有多家企業,連續兩年被美國福布斯雜誌列入「中國富人榜」。2002年,她及其公司被指控巨額逃稅,被捕入獄。
2004年復出後,出版自傳《我的路》、以隨筆形式寫成《人生不怕從頭再來》、《我這八年》以及《我的自白錄》等作品。
講題:笑對生命落差,不怕從頭再來 日期:7月21日 (星期五)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演講廳1及2 |
王潮歌
|
被譽為中國具創新精神的導演,執導數十部舞台劇、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憑原創歌劇《秦始皇》打入紐約,成為大都會歌劇院建院一百五十多年首次邀請華人執導的劇目。
編寫《印象》系列,《又見》系列的劇本,代表作有《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又見平遙》、《又見敦煌》等。
講題:絕大部分人「死」於36歲 日期:7月22日 (星期六) 時間: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1時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許知遠
|
中國著名公共知識份子,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現為《生活》雜誌出版人、《亞洲週刊》與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北京獨立人文書店「單向街書店」創辦人。
他的文章充滿憂患意味,體現著知識分子對中國過去與未來的思考,被讚譽為「中國第一流的作家」、「中國最具宏觀視野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代表作有《祖國的陌生人》、《時代的稻草人》、《極權的誘惑》和《偶像的陰影》。
講題:個人書寫與時代精神 (與路內對談) 日期:7月20日 (星期四)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路內
|
小說家,任職於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被譽為「七十年代出生最好的作家之一」。出生於工人家庭,在化工技校畢業後,數年間輾轉體驗過鉗工、操作工、電工、值班電工等,期間的經歷深深釘進了他日後的文學創作生涯。 代表作《少年巴比倫》、《追隨她的旅程》、《天使墜落在哪裡》(此三部合稱「追隨三部曲」)、《花街往事》、《雲中人》。其中,《少年巴比倫》被改編為電影,2017年一月於中國上映,獲得多個獎項提名。
講題:個人書寫與時代精神 (與許知遠對談) 日期:7月20日 (星期四)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周兵
|
著名紀錄片導演,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在中央電視台工作20年間,歷任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編導、《東方時空》特別節目組製片人,三度獲得中國紀錄片年度導演。 作品都以歷史文化為題材,如《故宮》、《敦煌》、《台北故宮》、《記憶》、《梅蘭芳》等。力求結合文學、電影、歷史學的研究方法,通過電視節目把歷史文化呈現給大眾。
講題:手藝與當下—故宮匠人的生命質感 (與蕭寒對談) 日期:7月24日 (星期一) 時間: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1時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蕭寒
|
著名紀錄片導演、畫家、主持人、戲劇製作人。與葉君共同執導的《我在故宮修文物》,被評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紀錄片。後獨自執導,重新剪輯、製作,推出電影版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並主編同名書籍。講述故宮文物修復師們修復故宮內稀世文物的過程和技術,同時也展示了修復師們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 其他著作包括《麗江.拉夫斯基》和《喜馬拉雅天梯》。
講題:手藝與當下—故宮匠人的生命質感 (與周兵對談) 日期:7月24日 (星期一) 時間: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1時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郝景芳
|
中國當代女性科幻作家。2016年憑藉作品《北京折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成為第二位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科幻作者,也是第一位奪得雨果獎的亞洲女性。 曾出版長篇小說《流浪蒼穹》、《生於一九八四》,短篇小說集《去遠方》、《孤獨深處》,散文集《時光裏的歐洲》等。
講題:折疊北京— 一次打破不平等的實驗 日期:7月22日 (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台灣 (4位)
朱天心
|
台灣著名作家、「眷村文學」代表人物。曾任《三三集刊》主編。作品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金獎、聯合報文學獎、洪媽從小說獎和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等。 漫遊和記憶成為她書寫生涯前期的重要課題。八十年代末期,寫作風格走向台灣紛擾的社會,描摹政治人物、社會事件和弱勢群體。
代表作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時移事往》、《我記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古都》、《漫遊者》、《三十三年夢》。
講題:瓦礫時刻—當前文學的處境 日期:7月22日 (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會議室S221 |
唐諾
|
作家、填詞人。太太是台灣知名作家朱天心。在成為自由作家之前,唐諾在臉譜出版社擔任編輯,翻譯推理小說。
自稱為「專業讀書人」,代表作有《文字的故事》、《 閱讀的故事》、《 世間的名字》 、《 讀者時代》、《人間孔子》、《在咖啡館遇到14個作家》。2013年萬字散文集《盡頭》,探索極限和人的現實處境,獲評《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好書與台灣金鼎獎。
講題:文學書寫做為一種職業 日期:7月22日 (星期六) 時間:下午4時30分至6時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劉克襄
|
著名台灣作家,從事自然觀察、歷史旅行與舊路探勘十餘年,至今出版作品二十餘部。曾獲金鼎獎、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敘述詩推薦獎、台灣詩獎、吳魯芹散文獎等獎項。
代表作《11元的鐵路旅行》、《四分之三的香港》、《溪澗的旅次:劉克襄精選集》、《虎地貓》、《野狗之丘》。
講題:搭地鐵,去森林 (與歐陽應霽對談) 日期:7月24日 (星期一)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楊澤
|
著名台灣詩人。任職《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期間,孕育一代台灣文學。
早年的詩歌語言清新,以抒情為主調,出版詩集《薔薇學派的誕生》,以年輕人的角度觀察世界,有「薔薇騎士」之美譽。
從美國回流後,楊澤的作品風格將目光投向了現實關懷,出版了《人生不值得活的》、《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等作品。
講題:從卞之琳到馬朗及瘂弦——老一輩現代派詩家與我 日期:7月23日 (星期日)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香港 (2位)
梁文道
|
香港文化人、傳媒人。在台灣成長,回流後活躍於香港文化界。
代表作包括《噪音太多》、《常識》、《我執》、書評集《梁文道書話》系列、食評集《味道》系列等。電視節目有鳳凰衛視《鏗鏘三人行》和《開卷八分鐘》、網上視頻優酷《一千零一夜》,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向大眾介紹文史哲經典及學界著作。
講題:一枝筆的認同與效忠 —我的身份省察報告 日期:7月23日 (星期日) 時間:下午4時30分至6時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歐陽應霽
|
暱稱阿齋,香港跨媒體創作人,從事電台電視節目主持及撰寫生活飲食專欄等工作。
代表作有一套四冊叢書《香港味道》、食譜與隨筆相結合的叢書《半飽——生活高潮之所在》、《味道台北》、《天生是飯人》。
講題:搭地鐵,去森林 (與劉克襄對談) 日期:7月24日 (星期一)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會議室S226-227 |
展覽網頁
香港書展 2017:www.hkbookfair.com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貿發局傳訊及公共事務部:
吳健文 電話:(852) 2584 4393 電郵:billy.km.ng@hktdc.org
吳兆倫 電話:(852) 2584 4357 電郵:sunny.sl.ng@hktdc.org
香港貿易發展局簡介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成立於1966年,是致力為香港商界創造機遇的法定機構,在世界各地設有40多個辦事處,其中13個在中國內地,推廣香港作為通往中國內地、亞洲,以至世界各地的營商平台。香港貿發局與商界同行50載,通過舉辦國際展覽會和會議,以及商貿考察團,協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拓展內地及環球市場。此外,香港貿發局透過產品雜誌、研究報告,以及包括新聞中心在內的數碼平台,發佈最新的市場和產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