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English 简体
新聞稿2017年4月18日
圖片下載

智能機器人融入生活及商業應用

論壇探討未來趨勢及商機

請即發布﹕

智能機器人融入生活及商業應用
論壇探討未來趨勢及商機

2017418 每個家庭也擁有一部人工智能機械人,打點家中一切雜務,將不再是空談。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主辦的「2017科技前瞻研討會」,日前(4月15日)邀請四位業界代表及專家以「機械人新紀元:顛覆性技術導航」為題,討論目前人工智能機械人的行業應用,並探索未來發展的商機,帶出積極培育相關科研人才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改變人類生活習慣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及香港機械人技術聯盟主席田之楠教授,以人工智能機械人AlphaGo去年成功挑戰南韓棋王李世石為例,反映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之急速遠超預期,「各方都在研究如何讓『機械人』學習,令它更具智慧。」

田教授強調,機械人科技 (robotic technology) 應用範圍廣泛,由民用的無人機 (drone),以至應用於醫學的感應器等,甚至汽車自動駕駛系統 (self-driving)等等,「這項技術的應用是無限的,幾乎甚麼都可用得上,而未來的趨勢將會如智能手機或社交平台般,在不知不覺間改變大家的生活。」他舉例説,當汽車都設有自動駕駛系統,大家便不用學習駕駛,而透過智能科技控制汽車流向,未來將不會再出現交通擠塞。

他指出,香港政府投放超過180億元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並設20億元基金投資本地初創企業,強調香港需要建立有利創科發展的生態系統 (innovation ecosystem);而香港機械人技術聯盟 (Robotic Alliance of Hong Kong) 更是業界及本地科研機構的橋樑,以作概念及技術的交流。

研發機械人為行業及人才增值

香港科技園公司機械人技術平台技術主管(機械人技術)霍露明博士則預示,智能機械人將於未來5年應用於香港不同行業中,她亦認同本地有需要培育相關的科研人才,以配合大趨勢的發展。

她以「3D」概括本地企業及製造業需要機械人技術的原因,分別是Dirty (污糟)、Dull (沉悶)及Dangerous (危險)。她舉例解釋指,洗衣工場所回收的毛巾,需要分類及清洗,但卻因工種性質關係,難以聘請清洗工人;又例如建築地盤的焊接工序,需要多名工人舉着焊鋼,工種乏味亦無技術可言,「機械人就可替代成為工具,配合相關技術,應付這類工種的需要。」她認為智能機械人技術可以為行業增值,而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人則可轉型至其他高增值部分。

她又提到,本港物流業已率先應用機械人技術,建立智能倉庫,其中自動移動機械人可以自行挑選貨物,然後進行分類包裝,預計未來透過建立智能系統,將可以由多個機械人在倉庫工作,提高生產效能。

智能科技提升生活質素

「機器人科技的應用領域,可擴展至教學娛樂、醫療,以至工業應用等等。」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認知系統研究所教授及主席Gordon Cheng教授認為,關鍵是所發展的智能科技系統,要以提升大家的生活質素為前提,並接近人類的生活。

他舉例,2014年世界盃的開幕禮,由一名穿上人工智能控制外框骨架(exo-skeleton) 的癱瘓男子主持,德國亦正研發可套用於智能機械人、不同類型的力感應器 (force cell sensor),並進行應用於醫療的實驗,以協助殘障人士重過健全的生活。

他又引用2001年荷里活電影《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其中一幕,智能機械男童透過觀察學習及認知人類的生活習慣,指出智能機械人科技的其中一項發展,正是透過抽取機械人活動的記憶,以估算對方下一個動作,其中的應用包括雜耍拋樽等動力訓練等。

此外,他又提出由智能機械人取代家傭的可能性,指出由於歐美的家傭人工高,將有可能最先採用這項科技;而在科技成本逐步降低下,預計醫療及工業範疇將廣泛選用這項技術。

中國料將帶領科技應用

富士康科技集團集團自動化技委會總經理戴家鵬博士則提到,長遠而言,智能機械人科技可應用於工廠自動化管理上,尤其針對霍博士提出的「3D」工種,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相連的系統,而不只是一個機械人。

他又指出,中國投放龐大資源以及政策推動智能機械人科技的發展,未來有望成為應用層面最多的國家之一,但全球更需要培育年輕人才,所以投放在教育的資源更見重要。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主辦的「2017科技前瞻研討會」,以「機械人新紀元:顛覆性技術導航」為題,邀請四位業界代表及專家討論目前人工智能機械人的行業應用及發展,包括香港科技園公司機械人技術平台技術主管(機械人技術)霍露明博士(左一)、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認知系統研究所教授及主席Gordon Cheng教授(左二)、富士康科技集團集團自動化技委會總經理戴家鵬博士(右二),以及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及香港機械人技術聯盟主席田之楠教授(右一)。

 

展會網頁﹕

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www.hktdc.com/hkelectronicsfairse/tc
國際資訊科技博覽:www.hktdc.com/ictexpo/tc


傳媒查詢

新聞界如有查詢,請聯絡香港貿發局傳媒及公共事務部:

鄭釗平                    電話:(852) 2584 4395                電郵:joshua.cp.cheng@hktdc.org

金玲彤                    電話:(852) 2584 4514                電郵:christine.kam@hktdc.org

香港貿發局新聞中心http://mediaroom.hktdc.com/tc

香港貿易發展局簡介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成立於1966年,是致力為香港商界創造機遇的法定機構。我們在世界各地設有40多個辦事處,其中13個在中國內地,推廣香港作為通往中國內地、亞洲,以至世界各地的營商平台。香港貿發局與商界同行50載,通過舉辦國際展覽會和會議,以及商貿考察團,協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拓展內地及環球市場。此外,香港貿發局透過產品雜誌研究報告,以及包括新聞中心在內的數碼平台,發佈最新的市場和產品資訊。有關香港貿發局的其他資訊, 請瀏覽www.hktdc.com/aboutus/tc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