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文學名家鄭丰現身香港書展
2016年7月24日 –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27屆香港書展,正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展期七天,至星期二。大會今年以「武俠文學」為「年度主題」,新世代武俠文學家鄭丰昨日主持講座,分享東方武俠與西方奇幻的特色與異同。
鄭丰指出,《哈利波特》系列等西方奇幻小說近年紅遍全球,反觀東方文學世界看似欠缺同等份量作品,然而其武俠小說,如金庸系列等,不論是結構佈局、人物描繪,著實一點不輸,兩者更是精彩互見,歸根結底,翻譯乃是東方武俠通向世界的一大挑戰。
由武俠小說迷,一躍成為武俠文學家,鄭丰的童年,也許與很多書迷一樣,沉醉於一個個江湖、漫遊於一個個武林,這位甫出道就被譽為「女金庸」的作家,回想起小時候,亦的確是由金庸把她帶進武俠世界。
「我父親很鼓勵孩子讀武俠小說,家裡有整套金庸,我的哥哥弟弟也一起讀」,但她同時腼腆地道,自己的國學底子,與金庸先生實在相差太遠,「還可能媒體當時認為這個稱號比較聳動吧。」
種類繁多 武俠也是「奇幻小說」
鄭丰閱讀興趣廣泛,除了東方武俠,她亦非常鍾愛西方奇幻,例如近年大熱的《冰與火之歌》,亦是她的心頭好之一,故此今次講座,她特別選擇以「任我行的九龍寶座 vs. 冰與火的鐵王座」為副題,分享自己對這兩種文學體裁的看法。
她指出,從前大眾對奇幻小說的理解,一般集中於魔法與超自然元素之上,故事往往發生在一個虛擬世界,中外例子包括《西遊記》及《愛麗絲夢遊仙境》等,但是隨著時間推演,奇幻小說種類已經大大擴闊。
她引用由英國出版的《文學仙境》一書對「奇幻小說」的定義,表示除了傳統有關「古代神話及傳說」的創作,關於「新世界秩序」及「電腦時代」的作品,現在通通都被納入其中,包括《百年孤寂》及《饑餓遊戲》等,如果細看當中定義,不難發現東方武俠其實亦是一種奇幻:「江湖及武林,就是那個虛擬的世界,至於魔法及超自然力量又是甚麼?想想那些絕世武功、輕功及內功吧,只是形式不同的神奇力量。」
文化脈絡各異 權力象徵不同
不同文化脈絡之下,文學作品自然大有不同,到底《笑傲江湖》的九龍寶座,與《冰與火之歌》的鐵王座,又刺激了鄭丰甚麼想像?先從外觀說起,九龍寶座佈滿淡黃綢緞,刺上捧著太陽的九條金龍,兩則寫上如「一統江湖」等字句,鐵王座則由敵人投降時丟棄利劍鑄造而成,滿佈尖刺,難以安坐,時刻警惕座上君王。
《冰與火之歌》的故事,正是環繞鐵王座建立,不同國度的野心家,正是為了爭奪鐵王座而來,展開一場一場殺戮,反觀九龍寶座,則是《笑傲江湖》的正派中人,為了刺殺反派人物、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而特製的武器,寶座舒適的背後,其實暗藏大量炸藥,可見雖然同屬權力符號,但是兩者背後象徵意義又是截然不同,可堪玩味。
東方武俠通向世界 未來挑戰仍多
除了分享自己的閱讀興趣,分析東西方文學創作的特色與異同,鄭丰亦談到東方武俠走進世界的挑戰及困難,她指出,東方武俠與西方奇幻同屬經典,彼此各具特色,然而在全球文學世界中,前者的受歡迎程度始終不及後者,流傳程度亦受限制,當中涉及複雜的翻譯問題。
「東方武俠之中,很多概念是其他語言體系無法直接處理,最簡單的例子,我們談了很多江湖、武林,那麼江湖是甚麼?武林又是甚麼?東方武俠中的『俠』,若要準確傳遞意義,也是非常頭痛,當然西方也有騎士,但是兩者之間既有相近,也有相異,凡此種種翻譯傳意,既是困難,也是挑戰。」
|
鄭丰主持講座,分享東方武俠與西方奇幻的特色與異同。
|
|
鄭丰認為,東方武俠的受歡迎程度始終不及與西方奇幻,當中涉及複雜的翻譯問題。 |
鄭丰「東方武俠與西方奇幻 任我行的九龍寶座 vs冰與火的鐵王座」講座足本重溫︰https://youtu.be/b0ze6vQOW7g
香港書展2016講座重溫︰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mLc9w39VONehTNaMjk98rvKqi-lKHFe1
香港書展網址:www.hkbookfair.com
香港貿發局新聞中心︰http://mediaroom.hktdc.com/tc
傳媒查詢
新聞界如有查詢,請聯絡香港貿發局傳訊及公共事務部:
吳健文 電話:(852) 2584 4393 電郵:billy.km.ng@hktd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