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發局公布首季出口指數回升至37.3 維持全年出口預測
2016年3月23日 –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公布,反映香港貿易商現時出口表現以及短期前景的出口指數,今年首季錄得37.3,按季上升5.9,是去年第二季以來最高,但仍然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雖然大部分行業的出口活動均出現萎縮,然而指數回升可能預示出口環境將漸趨穩定,故目前仍然維持本港全年出口貨值按年持平的預測。」
電子產品業界對出口前景相對樂觀
各個主要行業的出口指數表現參差,電子產品、玩具、珠寶及機械行業的指數均錄得升幅。電子產品行業的指數錄得38.4,按季上升7.1,是各個行業中升幅最顯著的。而服裝及鐘錶行業的指數均下跌,鐘錶行業指數按季更下跌5.3,至33.2。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潘永才指出︰「貿易商對各主要出口市場的信心均有改善,但各市場的分項指數仍然低於50,顯示貿易商對出口前景,態度仍然審慎。」四個主要市場當中,以日本的分項出口指數最高,錄得47.4,按季上升0.8,其次是美國(46.3)和中國內地(45),歐盟的指數則錄得44.8。
2016年第一季,貿易價值指數及採購指數亦一同回升,前者由去年第四季的38.6升至41.6,而後者則由35.9升至36.3。然而,這兩指數仍處於50的分水嶺以下,預示單價將繼續下滑,而未來投入成本也將下跌及市場需求疲弱。
此外,中國內地的勞動成本壓力持續,53%受訪者表示,2016年第一季內地勞動成本有所上升,與去年第四季50%相若,但低於前數季的水平。
印度為擁有龐大市場的生產基地
中國內地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削弱於內地設廠港商的競爭力,促使他們尋找另外的生產基地。香港貿發局研究部最近前往印度實地考察,認為部份港商可以考慮於當地設生產基地。
香港貿發局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師何達權表示︰「以製衣業為例,印度製衣業近年積極拓展出口,許多印度大型出口商已成功與國際買家建立業務聯繫。印度擁有原材料的優勢,也有不俗的垂直整合前景,是一個強大的服裝生產基地,對製衣等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印度是值得考慮的生產地點。」他指出,印度作為生產基地還有多重優勢,包括在多項自由貿易協定下,享有較低關稅優惠;低於中國的勞工成本;勞動生產力不斷提高,以2014年為例,勞動生產力增長3.8%;而且擁有多個主要港口,物流表現在南亞稱冠,也較區內其他生產基地為佳。」
他又補充,印度政府近年實施多項便利營商政策,開放更多產業予外商直接投資,並簡化政府審批程序,而指定產業,例如電子業可獲投資優惠,出口商亦有稅務優惠。但由於當地法規複雜,他建議港商可以先考慮於條件較好的工業園區設廠,例如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擁有相對穩定的電力供應,較完善的運輸系統連接工業區與港口,部分小型工業邨更為小型製造商提供即租即用服務。
何達權又指出,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零售業快速增長,目前零售市場總值達6,000億美元,年均增長達12%,而且中產階級消費者不斷壯大,預料零售市場將繼續擴大,認為港商可探討開拓印度內消市場。
內地化妝品及護膚品市場潛力不容忽視
中國消費者對化妝品及護膚品的需求持續增長,香港貿發局去年底於內地多個城市,進行了一連串消費者問卷調查、消費者座談會及企業訪問,了解內地男、女消費者分別對化妝品及護膚品的消費習慣。
普遍女性受訪者均有化妝的習慣,當中,年輕女性受訪者(20-30歲)有化妝的比例達到88%,較成熟受訪者(31-45歲)的83%為高。受訪女性平均使用4.7種化妝品,她們選購化妝品時,最主要考慮產品功效/效果、品牌及口碑。
負責研究的香港貿發局大中華區研究團隊經濟師曾詩韻表示︰「調查發現, 52%受訪者只會購買某幾個固定品牌的化妝品使用,反映她們對化妝品品牌有一定忠誠度。全新品牌進入內地市場時,要有創新產品或新穎化妝主題吸引消費者,而配合新產品的化妝研習班,相信亦能引起消費者興趣。」
另一方面,85%的內地女性消費者表示有護膚習慣,平均使用7.7種護膚產品。進口的護膚品品牌中,韓國品牌較受年輕受訪者歡迎,成熟消費者則較喜歡歐美品牌。不過,消費者在購買時的主要考慮因素仍是產品的品質、成份和性價比。
社會對男士化妝接受的程度較低,但認為男士護膚則是保持儀容整潔的一部分。63%的內地受訪男性習慣只用洗面奶、乳液或面霜;只有37%受訪男性表示有一套護膚流程,他們平均使用3.4種護膚品。
雖然只有5%的受訪男性表示每天都會化妝,但亦有29%的受訪者表示在有需要的場合會化妝,目的是讓皮膚看來更細滑和整潔,他們主要使用防曬產品和BB霜。
曾詩韻指出,目前內地男士化妝品及護膚品品牌較少,當一個全新的品牌進入內地市場時,若能推出男士專用配方的化妝品及護膚品,並通過銷售人員的積極推銷,相信能引起男性消費者購買的興趣。品牌也可以從產品的包裝設計上著手,例如以中性的顏色配合簡潔的設計吸引男性消費者。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網址:www.hktdc.com/research/tc
|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左二)聯同其團隊,於記者會上剖析最新出口形勢,並概述兩份新近推出的研究報告。 |
|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今季出口指數錄得37.3,按季上升5.9,但仍然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他指雖然大部分行業的出口活動均出現萎縮,然而指數回升可能預示出口環境將漸趨穩定。 |
|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潘永才指,貿易商對各主要出口市場的信心都有改善,但各市場的分項指數都仍然低於50,顯示貿易商對各主要市場的出口前景,態度仍然審慎。 |
|
香港貿發局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師何達權指,印度作為生產基地有多重優勢,包括享有較低關稅優惠、低廉的勞工成本、不斷提高的勞工生產力及完善物流配套等。 |
|
香港貿發局大中華區研究團隊經濟師曾詩韻建議,全新的化妝品及護膚品品牌進入內地市場時,要有創新產品或新穎化妝主題吸引消費者,而配合新產品的化妝研習班,相信亦能引起消費者興趣。 |
傳媒查詢
新聞界如有查詢,請聯絡香港貿發局傳訊及公共事務部:
吳健文 電話:(852) 2584 4393 電郵:billy.km.ng@hktdc.org
香港貿易發展局簡介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成立於1966年,是專責推廣香港對外貿易的法定機構,服務對象包括以香港為基地的製造商、服務供應商及貿易商。我們在世界各地設有40多個辦事處,其中13個在中國內地,推廣香港作為通往中國內地及亞洲的營商平台。香港貿發局舉辦國際展覽會和會議,以及商貿考察團,協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拓展內地及海外市場。此外,香港貿發局透過產品雜誌、研究報告,以及包括新聞中心在內的數碼平台,發佈最新的市場和產品資訊。有關香港貿發局的其他資訊, 請瀏覽www.hktdc.com/aboutus/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