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鼎盛於香港書展細訴母親紅線女事跡
|
|
馬鼎盛與車淑梅會見書迷,分享紅線女的人生故事。 | |
|
|
有別於一貫的評論方式,馬鼎盛昨從兒子角度,訴說與母親紅線女的生活點滴。 |
2015年7月18日 – 香港書展的「世界視窗講座系列」,昨日(7月17日)邀請來自粵劇世家的著名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與車淑梅一起與書迷交流。馬鼎盛以「我與母親紅線女」為題,從兒子的角度,細訴戲台下紅線女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父親是一代名伶馬師曾,母親是粵劇泰斗紅線女,馬鼎盛先旨聲明父母從沒教過他唱一句粵劇,卻又即席唱出劇本《關漢卿》插曲《蝶雙飛》中一句,「髮不同青心同熱,生不同床死同穴」,搏得在座書迷熱烈掌聲。
車淑梅指馬鼎盛的新作《我與母親紅線女》,讓大家更立體認識紅線女,以至內地近五十年來的故事。她問及1955年,事業正處高峰的紅線女,何以放棄香港的優質生活,遷居內地。馬鼎盛稱,當年《真欄日報》頭版全頁報道紅線女搬返內地 ,可見其轟動性 ,「刊登了十二張相片,其中九張有我」,而他認為母親此舉乃出自民族情義,後來粵劇影響得以遍及全國,母親的文化藝術水平上亦再升華。
惟爆發文化大革命,全家慘遭狠批,母親頓被喚作「黑線女」。他憶述探望母親時,母僅說「我幾好,你可以回去了」,當時母親已被剪髮,官方稱為「牛鬼頭」,要醜化她是牛鬼蛇神,母親卻淡然說頭髮可以再長出來。後來文革雖過,母卻因曾與江青多次見面,他要為母寫檢討書。
「歷史有偶然性和必然性」,馬鼎盛長大後來港發展,為多間報章、電台分析戰爭局勢,成了軍事評論員,追索起緣竟是母親安排他到北京育才學校讀書,同學們全屬將軍、元帥之後,他為免被邊緣化,惟有熟讀軍事知識。但初時就軍事議題發表意見,母親非常擔心,「她不是擔心我說錯,她怕我說得對,說錯是造謠,說出事實就是洩密,前者坐監三年,後者隨時坐監十三年!」
後來母親成了他軍事評論講座常客,甚至追隨至馬來西亞,他憶述母親死前8天,他到廣州演講,母親亦有出席,他當天本約了文化單位午膳,母一句質問「那是誰?你叫他和我說」,執意與他進膳,飯後更送他到直通車站,叮囑他回港要致電給她。回想起來,他認為母親當時或已有預感命不久矣。
紅線女2013年12月8日去世,同月17日追悼會吸引逾4千市民冒著滂沱大雨前來,隨後上山,入土後不足5分鐘,雨停了,天現彩虹,「這種驟雨,說是天人感應或是甚麼,亦確實很奇怪。」
「因為媽媽過身後,想有個句號。其實她生前要求我寫自傳,但我實在沒有資格去寫。」他形容今次以考試般的心情寫作,因他既不懂粵劇,亦不擅寫傳記,僅以兒子角度透露紅線女是一位怎樣的媽媽,盡量補充她的人生。被問到會否寫一本關於父親馬師曾的書,他指「更加沒資格寫了」,因他僅與父同居至七歲,後與母同住,15歲時父親去世,他只知道遺傳了父親的愛國主義和對文史的興趣。
香港書展網頁:www.hkbookfair.com
香港書展視頻:https://goo.gl/rlXg4t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貿發局傳訊及公共事務部:
吳健文 電話:(852) 2584 4393 電郵:billy.km.ng@hktdc.org
鄭釗平 電話:(852) 2584 4395 電郵:joshua.cp.cheng@hktdc.org
香港貿易發展局簡介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成立於1966年,是專責推廣香港對外貿易的法定機構,服務對象包括以香港為基地的製造商、服務供應商及貿易商。我們在世界各地設有40多個辦事處,其中13個在中國內地,推廣香港作為通往中國內地及亞洲的營商平台。香港貿發局舉辦貿易展覽會及商貿考察團,協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拓展內地及海外市場。此外,香港貿發局透過產品雜誌、研究報告以及網上平台,發佈最新的市場和產品資訊。有關香港貿發局的其他資訊,請瀏覽www.hktdc.com/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