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我们 | 联络我们 |
English 繁體
新闻稿2018年9月7日
图片下载

专家现身亚洲钟表研讨会

解构环球市场趋势及创新发展

2018年9月7日– 智能手表是否正在蚕食传统手表销量?按今年亚洲钟表研讨会两位讲者的说法,答案是否定的,但智能手表绝对是下一个世代创新的焦点所在。第37届香港贸发局香港钟表展现正于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日前举办了以「数码革命重塑制表模式」为题的亚洲钟表研讨会。

研讨会上,欧睿国际时尚研究总监Jorge Martin简述了全球钟表业于2018年的概况,而瑞士知名制表专家Elmar Mock则分享如何把创新理念付诸实行。

行业概况

Jorge Martin表示,钟表业市场现值680亿美元,在过去三四年间有各式各样的发展。这些发展包括西欧的经济问题、中国内地及香港发展减缓,以及智能手表大幅增长的销量。智能手表的增长令人不禁疑惑,它们会否影响传统手表的销量。

虽然如此,他也指整个行业正慢慢从2015至2016年的发展减缓中恢復过来,欧睿国际预测今年全球钟表销量会有4%的增长,另外复合年均增长率也会有2%,一直持续到2023年。

从2012年到2017年,錶表公司的排行并未有重大的转变。按照欧睿国际的数据,首三名依然是劳力士、欧米茄与卡地亚,然后是Casio、精工、Citizen、Fossil、Swatch、Tag Heuer及天梭。

分销途径:消费者于什么地方购买手表?

按照他的观察,大部分的销量依然是从个别的实体零售商而来。他指出,数码零售商所佔的销量正在增长——不同地域的增长速度同样一致——不过仍然只佔所有地区总销售额的一小部分,而在此当中北美市场佔额明显比其他市场大。他也表示,如欧米茄等品牌已决定于美国开设自己的电子商贸平台。

智能手表:是否正在蚕食传统手表销量?

他解释,近年的手表制造商对于智能手表的冒起各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比如Fossil这类公司会投放大量资源,将旗下的产品重新定位,更贴近智能手表,而传统的瑞士手表公司数年前会认为智能手表不过是一个阶段,现在则会生产一两款智能手表。

他提供了另一个观察智能手表趋势的角度,指出所有崭新的消费电子产品都会有两至四年的时间,会录得双位数字的增长,及后增长速度就会大辐减缓。他表示,智能手表也有同样的情况,在首数年有庞大的增长,现时销情依然强劲,不过增长速度已有可观的下跌。相对而言,传统手表在2015-2016年销量曾经下跌,现在则正稳健復甦,显示出许多人将传统手表销量下跌的情况归咎为传统手表转向智能手表的观点是错误的。欧睿国际的研究指出,这个现象与不同的消费者群组可能比较相关。他表示:「例如,许多智能手表的用户,先前不会佩戴手表。如果真的是从传统手表转移到智能手表的话,我们应该可以从手表总销售额的下跌与上升看出相关的关系,不过数据上显示出并无这样的相关性。大部分智能手表的销量,来自于希望扩充手提电话功能的人,而不是要替换手表的人。」

他续指,许多业界人士认为智能手表甚至有机会为传统手表开拓出崭新的市场,因为那些不曾佩戴手表的新一代消费者会形成习惯,再转而佩戴传统手表。因此,欧睿国际预测,即使到了2023年,智能手表依然只会佔总手表销售额的极小百分比。

欧睿国际认为,假如在某些特定的市场中可以观察到从传统手表转移到智能手表的现象,那有可能就是中价市场(150-1000美元)。在这一个价位的智能手表,比如Fossil出产的智能手表,表现特别良好,因为它们提供了必要的功能,例如讯息及来电提示,而有些人未必希望在电话上检视这些讯息。因此,欧睿国际认为传统手表与智能手机的关系,比较接近和平共处,而非相互竞争,因为两者定位显然不同。他提出了一个例子,说明定位的不同,诸如Apple的公司会把焦点放在健康及健身之上,而传统手表生产商则着重于智能手表的时尚风格。

欧睿国际预料未来五年传统手表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而智能手表则会增长6%。智能手表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是源于所有的智能手表基本上都提供同样的功能,所以消费者只需要拥有一款。另一个因素,根据欧睿国际的消费者问卷调查可见,是消费者越来越关心自己在网上花费多少时间,以及自己在网上分享了多少资讯。

不过,这个市场仍有机遇。其一是健康方面,特别是老人健康。而另一个机遇则来自智能手表可以提供的便利付款方法。

他最后总结:「在我看来,数据显示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智能手表并未蚕食传统手表的市场。」

创造过程:令不可能变得可能

市场无法为人提供答案,指向未来,但总需要有人去为市场作出空想。这就是Elmar Mock于亚洲钟表研讨会中题为「革命还是演变?」的讲座中给予参与者的建议。Elmar Mock是一个专业的发明家及企业家,有长达四十年的国际经验。

 

在讲座中,他运用了引人入胜的隐喻,说明在创作、研发并把产品带到市场的途上会经过的各个精神状态与阶段。他在钟表业的经验,首先从Swatch开始,那是1970年代末期,日本及台湾生产的数码手表为瑞士制表业带来了破坏性极大的影响,他成功说服了上司,制作一款使用胶制表带的廉价手表,设计较平常用了少于一半的部件,而且手表经过焊接,无法维修。这个概念的重点是要以10美元的价格制造一款手表。他指,同事都因这个概念吓坏了。他希望最终可以售出500万只手表。结果,他们以5美元的价格制作出手表,而非10美元,而Swatch也售出共计6亿的手表,而非5百万,因此产生了多于80亿美元的现金流。

 

他续指,发明家的工作正是转化,成就不可能的事,不是等待市场指示下一步该如何走。他解释,设计、生产一款廉价的手表,只是成功之路的一步而已。之后的阶段,则是决定如何销售这款产品。他们曾试图与廉价原子笔供应商Bic以及电池生产商共同营销,最后未能成功。结果,他们必须在自家品牌下营销这款产品。有一位顾问提议他们将手表销售成时尚产品,这个建议打开了一套新的思路。他们与美国零售商布鲁明黛商谈,对方建议将手表放到商店的时尚部,而非手表部,然后整套概念就由此开始发展。口号:「Swatch——会滴答的时尚配饰(Fashion that ticks)」。

 

他认为:「每一件成功的产品,都自有一套想法。这套想法包括(1)技术可行性、(2)商业可行性,及(3)顾客欲求性。」

 

他建议制表业者问问自己,可以如何为创新带来影响:「人类对创建、创新有深深的兴趣。为何我们必须毫不变迁?」

 

创新的三个阶段

形容创新过程时,他运用了气态、液态、固态的比喻来描述那些精神状态。他将气态形容为探索的阶段。这就是发挥创意的阶段,重点是自由、启发、空想、幻象、发明、幻想、混沌与乌托邦思想。这就是概念扎根发芽的阶段,但带着这种思维的人通常无法把产品带入市场。之后的阶段则是液态的,亦即研发的阶段,需要协调、进化,也需要付出血汗。这一个阶段令空想变成真实。第三个阶段则是固态的阶段,产品要准备生产,推出市场。这一个阶段以逻辑、效率、结构、系统、真实、稳定性及成熟度为重。他表示,虽然这三个阶段所需要的人才也许并不相互了解,不过他们也需要对方,才能令产品成功。

 

他也唿吁大家竭力创新。「你必须不断创新和空想才能存活下去。看看什么是不可能的。接受障碍,因为它们会阻止你的对手。你必须接受自己有机会犯错,才能想像出崭新的事物。」

 

对于智能手表的议题,他表示智能手机是电话、手表与摄影机的组合,正如智能手表也是智能手机和传统手表的结合。他预料下一个世代的创新会集中于混合这一方面。

 

他也认为,手表业中大多数公司都仍然活在过去,要存活下去,他们需要积极塑造未来。他总结:「令不可能变得可能——那就是我想表达的讯息。」

 

 

欧睿国际时尚研究总监Jorge Martin于第37届香港贸发局香港钟表展中的亚洲钟表研讨会简介全球钟表业概况

瑞士知名制表专家Elmar Mock分享如何把创新理念付诸实行

 

 

展览网页

香港钟表展:www.hktdc.com/fair/hkwatchfair-tc

国际名表荟萃:www.hktdc.com/hkwatchfair/tc/te

-        9月4至8日﹕供18岁或以上的业内人士参观 (免费入场)

-        9月8日﹕「国际名表荟萃」开放予12岁或以上公众人士参观 (免费入场)

 

传媒查询

香港贸发局传讯及公共事务部:
吴兆伦                        电话:(852) 2584 4357                      电邮:sunny.sl.ng@hktdc.org

郑钊平                        电话:(852) 2584 4395                      电邮:joshua.cp.cheng@hktdc.org

 

香港贸易发展局简介

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贸发局)成立于1966年,是致力为香港商界创造机遇的法定机构,在世界各地设有50个办事处,其中13个在中国内地,推广香港作为通往中国内地、亚洲,以至世界各地的营商平台。香港贸发局与商界同行逾50载,通过举办国际展览会和会议,以及商贸考察团,协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拓展内地及环球市场。此外,香港贸发局透过产品杂志研究报告,以及包括新闻中心在内的数码平台,发佈最新的市场和产品资讯。有关香港贸发局的其他资讯,请浏览www.hktdc.com/aboutus/tc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