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各地文坛巨匠 下月云集香港书展
2018年6月28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29届香港书展,将于7月18日至2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大会与《明报》及《亚洲週刊》合办的「名作家讲座系列」,每年广邀华文世界知名作家现身书展主持讲座,多年来口碑载道。今年讲座系列亦请来二十位名闻遐迩的华语作家,与读者书里书外交流,分享笔下创作心路,推广阅读文化。
支持香港书展多年的着名作家龙应台,希望与读者在溃散的时代,找回单纯的心,珍惜眼前人;台湾文学奖兼红楼梦奖得主骆以军,将与读者分享如何从文字中体悟生命各样微小而美好的事;作品遍佈世界各地的着名绘本作家几米,则会大谈「读书」的深义,以及创作绘本时的灵感故事;内地知名女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的张抗抗,将解构自身对文学的浪漫幻想,以及从她起伏跌宕的人生、不甘平庸的态度,从浪漫知识青年走到务实维权作家的歷程;被誉为「最优秀70后小说家」的阿乙,则会以文学角度诠释内地乡农文化的水逝云卷。
其他名作家包括来自中国内地的北岛、芒克、野夫、余秀华、朵渔及李昕;台湾的胡晴舫、蔡智恆及李戡;香港的李欧梵、李玉莹、马家辉及周洁茹;侨居日本的李长声,以及马来西亚的戴小华。大会亦邀请罗佩云、梅子、东瑞、许子东、臧敬出席「追念刘以鬯先生——『文坛宗师』的花样百年」讲座,藉以悼念香港文坛巨匠。
龙应台 -人生有些事 就是不能蹉跎
享誉华文文坛的台湾作家龙应台,新作《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回忆与母亲往昔故事,向所有在流离失所和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将下一代子女养育成人的母辈形象致敬。
「我们出生在山河破碎的时代里,你们让我们从满目荒凉中站起来,志气满怀走出去。现在你们步履蹒跚、不言不语了——我们,可以给你们什么呢?」龙应台提出这样的自我质疑。2017年8月,她决定结束多年来在不同国家城市之间的辗转往復,一改过去十五年间每两周固定一次的匆匆探访,从台北南下搬到了家乡──台湾屏东潮州镇陪伴母亲。
她受到乡间自然的感召与情感的启发,写下十九封触动生命的亲情故事, 不同于以往《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以至《目送》几本论及生命的亲密读本,也有别于《大江大海1949》对战争年代下男性的关注。龙应台新书善于在亲子故事中书写个人情感,再从两代人关系中洞察人性的本质。
龙应台在书中写道:「恩情难以回报,天长地久,唯有庭树萋萋,思之绵绵。」这十九封信在杂志连载期间,便引起了不少共鸣。信件结集成书本,旨在献给每位跟时间赛跑的儿女,引发人们对生命要紧之事的思考。「人生里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讲的是对生命信念的亲身实践,是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也是对下一代的温柔提醒──「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此生能够回报的,唯有当下的陪伴。
张抗抗-从浪漫知识青年走到务实维权作家
经歷过文革、体验过「老三届」的八年农村生活,张抗抗初期的文学创作,不单是其对于漂泊青春的自我排解,当中还有对知青时光的一缕执念,最终撰写了为她赢来初始名声的知青文稿《分界线》。往后她亦受到启蒙思潮影响,使其开始深入知青的内心世界,寻找时代与他们的联繫。她提到:「年轻时代的探索,是因为心里燃烧着的不甘平庸的火焰、充满了实验的热情,宁可作品写废,也要冒险试一试。」
及至九十年代,她开始以崭新的叙述手法说明女性于时代变迁中的定位,作为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得奖者,张抗抗以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世界,远至《银河》中的都市男女,近至《作女》中的卓尔,都展示出其对平等价值的重视。近年,张抗抗更贯彻「公民之责」,涉足各项文学及作家平权运动,以提倡社会文学发展。今年四月,她推出了散文精选集《回忆找到我》,那些她在青春时代的亲情、友情及爱情,突然扑面而来,延伸至香港书展,张抗抗将以「多情却被无情恼」为题,与读者追寻那时那刻文字留下的痕迹。
阿乙-以写作为志 从锐利到细腻
二十六岁捨弃警察一职,三十二岁正式开始写作;中国内地名作家阿乙自幼已透过家庭教育培养了一腔写作热忱,多年后决定离开安稳的生活,开展其作家生涯,全因其志不在县城。如他接受访问时所言,「人有两大委屈,一个是正义得不到伸张,还有一个是志向得不到伸张」,最终他摒弃了安定牢稳的职业,踏上了创作之路,一洒热血。
只要你真心追寻自己梦想,全宇宙都会来帮你。经过多年笔耕,阿乙最终建立了独当一面的文学风格,其创作方向亦由语句锋利的情感小品昇华到文体细腻的长篇小说。而阿乙透露完成小说《早上九点叫醒我》后其写作步伐顷刻缓了下来,只因觉得「整个人生好像完成了一个巨大的任务」,该作品鉅细无遗地展现了中国逐渐寥落的乡农风俗体制,亦会被带到今年香港书展的讲座《乡村和农人的消失》加以探讨。
骆以军-拥抱文字 改变世界
由高中时期不折不扣的小混混,成为台湾当代着名文学作家,骆以军在饱受抑郁压力下耗时四年创作的《西夏旅馆》,是他迄今为止最为显着的文学作品,而他坦言那数年「有种极致的幸福」,更有感当时拥有「一个超出我这个体能掌控的魔性」。在写作路上,骆以军主张情感抽离,客观地理解万物的浮世绘,也认为创作时需潇洒舒然地抛下积累多年的思想经验。
骆以军亦对「小说」的深意拥独有的见解,他指出「小说是一件很小很美的事,能深邃地体现人们独有的灵性与灵光」。而他最新的长篇小说 —《匡超人》,更透过古典文学概念剖析现实世界大环境,都是其对小说文字、情感运用的重要展现,骆以军将会带同该书,以「一件很小很美的事」为题,于香港书展与读者逐一分享。
几米-最简单的文字 诉说慰藉心灵的故事
从四十岁开始创作,几米写的不是长篇的文字,而是天马行空、佈满色彩的绘本。二十多年前,正当从事广告业的他要实践梦想之际,不幸患上血癌。大病令他对生命有另一番体会,带他真正接触创作。创作为他带来很大的满足感,他接受访问时说,「原来我可以在创作上自己得到一些力量之外,我还可以影响到一些人,或是带给别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几米喜欢看绘本,儿童绘本在坊间多不胜数,却没有一本是画给成人的。就因为这样单纯的理由,他立志成为首位成人绘本作家。他坚持,只会为自己想作甚么而创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创作是很自私、很自我,很不需要去理会整个环境的工作,因此才可能有一点点不一样。」
他的文字,配上细腻的图画,看似轻描淡写,却很有力量,令读者牵起阵阵涟漪,慰藉了一颗颗落寞的心。他的不同作品象徵着不同阶段的他,那时寂寂无名的他写下了《森林里的秘密》,展开漫长岁月的创作;《向左走向右走》,深得一众读者钟爱;《蓝石头》,刻画他人生中低档的时候;《星空》,给予他更多自信;而最新作品《不爱读书不是你的错》,则以孩子的角度描绘一句句锋利的自我对话及内心交战,呈现的是另一面的几米。几米将会继2009年后,相隔九年重回香港书展,以「不爱读书不是你的错-几米谈绘本创作的故事」为题,透过绘本与文字分享内心创作世界。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由即日起,登入香港书展网站 (www.hkbookfair.com)报名免费参与讲座,以及浏览更多精彩讲座的详情。
请注意︰媒体代表如欲採访「名作家讲座系列」的嘉宾讲者,请把採访形式、提纲及联络资料,于 7 月 10日或之前电邮至angel.lw.leong@hktdc.org。
中国内地
张抗抗
|
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着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早期作品多描写知青生活,后来也写作了一批以都市女性为主角的小说。 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战,道出明代神宗皇帝和土司贵族的故事。
讲题:多情却被无情恼 日期:7月20日 (星期五) 时间:下午2时至3时30分 地点:会议室S226-227 |
北岛
|
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诗人,作家,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在经歷了近二十年的异国旅居生活之后,北岛于2007年来到香港定居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作品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等,小说集《波动》、《归来的陌生人》以及散文集《时间的玫瑰》,《蓝房子》等。
讲题:往事与《今天》 日期:7月21日 (星期六) 时间:下午2时至3时30分 地点:会议室S421 |
芒克
|
1950年生于渖阳,原名姜世伟,是一位中国诗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1956年全家迁到北京市。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队。1978年与北岛共同创办文学刊物《今天》,并出版了处女诗集《心事》。1987年与其他人组织了「倖存者诗歌俱乐部」,并出版刊物《倖存者》。2018年在台湾出版《往事与今天》。
讲题:往事与《今天》 日期:7月21日 (星期六) 时间:下午2时至3时30分 地点:会议室S421 |
野夫
|
又名土家野夫,本名郑世平,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国自由作家,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论文、剧本等约一百多万字。2006年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2010年1月,《江上的母亲》获「2010台北国际书展非小说类大奖」,是中国大陆首位作家获得此奖项。
讲题:从践行到见证-- 一个自由作家的十年 日期:7月18日 (星期三) 时间:下午2时至3时30分 地点:会议室S226-227 |
阿乙
|
1976 年生,曾当过警察、体育编辑、文学编辑。出版过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春天在哪里》《情史失踪者》,单行本《下面,我该干些什么》、《模范青年》,随笔集《寡人》、《阳光勐烈,万物显形》。
201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早上九点叫醒我》 。
讲题:乡村和农人的消失 日期:7月19日(星期四)
时间:下午2时至3时30分 讲题:香港文学与在地书写 日期:7月20日(星期五) 时间:下午2时至3时30分 地点:会议室S222-223 |
余秀华
|
余秀华,中国内地农村女诗人,一九七六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出生时因乡卫生员的失误,造成脑部缺氧,导致脑瘫,自此行动不便。她从二○○九年开始诗歌创作,主题大多围绕在其独特目光下洞察出对生活的感悟,因她的经歷传奇及作品风格独特,不久便受到大众的注目。
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月光落在左手上》。
讲题:写小诗和爱情都让人发愁 日期:7月21日 (星期六) 时间:下午4时30分至6时 地点:会议室S421 |
朵渔
|
原名高照亮,出生于山东单县,独立诗人,专栏作家。1973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天津,写作诗歌、文史随笔、时政专栏,兼及文学批评与研究。曾获华语传媒年度诗人奖、柔刚诗歌奖、《诗建设》诗歌奖、屈原诗歌奖,以及《诗刊》《诗选刊》《星星》等刊物的年度诗人奖。
着有《史间道》、《追蝴蝶》(《诗歌与人》专刊)、《意义把我们弄烦了》、《最后的黑暗》、《原乡的诗神》、《我的唿愁》、《说多了就是传奇》等诗集、评论集和文史随笔集。
讲题:写小诗和爱情都让人发愁 日期:7月21日 (星期六) 时间:下午4时30分至6时 地点:会议室S421 |
李昕
|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兼编辑室主任,香港三联书店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从事编辑工作36年,是业内知名的出版专家。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和编辑学研究,着有编辑学演讲录《做书:感悟和理念》、随笔集《清华园里的人生咏嘆调》、《做书的故事》、《李敖登陆记》等。
讲题:追忆李敖:不可复制的文化顽童 日期:7月21日 (星期六) 时间: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1时 地点:会议室S221 |
台湾
龙应台
|
龙应台(笔名胡美丽),作家、文学学者,台湾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德国、台湾、香港的多所大学任职。 1984年出版处女作《龙应台评小说》,后有杂文、文化批评、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多种作品,如《野火集》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言行遍及华人地区如两岸及香港、新加坡,以及德国等地,产生一定影响。为「推动全球意识」,创办有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讲题:人生里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天长地久》读书会 日期:7月22日 (星期日) 时间:下午2时30分至下午4时 地点:会议厅 |
骆以军
|
1967年生,台北人。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究所毕业。曾获第三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首奖、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金典奖、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台北文学奖等。 着有《女儿》、《弃的故事》、《脸之书》、《西夏旅馆》、《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降生十二星座》、《我们》、《远方》、《遣悲怀》、《月球姓氏》、《妻梦狗》等小说、散文、诗集十余种。最新作品《匡超人》。
讲题:一件很小很美的事 日期:7月22日 (星期日) 时间: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1时 地点:会议室S226-227 |
几米
|
几米,本名廖福彬,着名绘本作家。1998年开始创作并出版绘本,把原属童书领域的绘本延伸到大众读者群里,开成人绘本创作之先河,至今出版各式作品五十余种,被Studio Voice杂志选为「亚洲最有创意的五十五人」之一。 几米的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荷、西、葡、义、日、希、德、韩、泰、俄、波兰、爱沙尼亚、瑞典等多种语言,多部作品被改编成音乐剧、电视剧及电影。
讲题:不爱读书不是你的错—几米谈绘本创作的故事 日期:7月23日 (星期一) 时间:下午4时至下午5时30分 地点:会议室S221 |
胡晴舫
|
作家。出生于台北,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戏剧学硕士。1999年移居香港,2016年担任香港光华新闻中心主任。 着有《忧郁的城市》、《她》、《我这一代人》、《滥情者》、《机械年代》、《办公室》、《人间喜剧》、《第三人》、《悬浮》等。
讲题:无名而粗俗?—- 网路时代的「我」 日期:7月23日 (星期一) 时间: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1时 地点:会议室S226-227 |
蔡智恆
|
痞子蔡 原名蔡智恆,1969年生,台湾着名网络小说作家,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博士。1998年写下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造成全球华文地区的痞子蔡热潮。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夜玫瑰》已分别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 另着有《孔雀森林》、《暖暖》等多部爱情小说,2018年3月推出新作《国语推行员》。 讲题:从轻舞飞扬到明菁——我的爱情小说20年 日期:7月23日 (星期一) 时间:下午2时至3时30分 地点:会议室S226-227 |
李戡
|
1992年出生于台北,李敖长子。2010年以优异成绩被北大经济学院录取,自北大毕业后,到华盛顿大学取得国际关系学硕士,目前正在剑桥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学院中国研究博士班就读。着有《李戡戡乱记》、《国民党员毛泽东》。
讲题:追忆李敖:不可复制的文化顽童 日期:7月21日 (星期六) 时间: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1时 地点:会议室S221 |
香港
李欧梵, 李玉莹
|
1942年生于河南,后随家迁往台湾,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哈佛大学歷史及东亚语文硕士及博士。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着名教授、作家、文化评论员,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哈佛大学荣休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人文学院创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荣誉博士。曾出版 :《铁屋中的呐喊》、《西潮的彼岸》、《上海摩登》、《狐狸洞话语》、《浪漫与偏见》等作品。2002年与妻子李子玉合着《过平常日子》。 李欧梵,1942年生于河南,后随家迁往台湾,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哈佛大学歷史及东亚语文硕士及博士。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着名教授、作家、文化评论员,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哈佛大学荣休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人文学院创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荣誉博士。曾出版 :《铁屋中的呐喊》、《西潮的彼岸》、《上海摩登》、《狐狸洞话语》、《浪漫与偏见》等作品。2002年与妻子李子玉合着《过平常日子》。
李玉莹,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学士。着有《心灵的风景》。
|
马家辉
|
着名香港作家,被读者爱称为「小马哥」、「文坛梁朝伟」,亦被称为「多情仗义的散文家」。
首部长篇小说《龙头凤尾》获2018台北国际书展小说大奖、第十届香港书奖、2016年深圳年度十大好书。
讲题:书剑恩仇录 日期:7月22日 (星期日) 时间: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1时 地点:会议室S421 |
周洁茹
|
周洁茹,197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20岁以中篇小说《文雅》获1996年上海《萌芽》新人奖,于《收获》《当代》《人民文学》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篇一百多万字,24岁出版长篇小说《小妖的网》《中国娃娃》后旅居美国。2009年移居香港,曾任《香港作家》副总编辑,《香港文学》副总编辑。2018年一月始任《香港文学》执行总编辑。
讲题:香港文学与在地书写 日期:7月20日(星期五) 时间:下午2时至3时30分 地点:会议室S222-223 |
罗佩云、梅子、许子东、东瑞、臧敬
|
刘以鬯先生不仅影响了一代香港文坛,其作品在推动华语文学甚至电影界的发展进程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东方之子国际公司在刘先生生前筹划拍摄纪录片《百年巨匠——刘以鬯》,今年书展的追忆讲座上将放映该影片的部分选 段,邀请罗佩云(刘太)、梅子、许子东、东瑞、臧敬等嘉宾出席,与广大 书迷一同追忆以及向刘先生致敬。
讲题:追念刘以鬯先生—— 「文坛宗师」的花样百年 日期:7月22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5时至6时30分 地点:会议室S221 |
张抗抗、北岛、芒克、戴小华、胡晴舫、野夫、阿乙、余秀华、朵渔及周洁茹
|
讲题:名作家朗诵会 日期:7月20日(星期五) 时间:下午4时至5时30分 地点:会议室S221 |
日本
李长声
|
1949年生于长春,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1988年起侨居日本,迄今三十年。他同时为两岸及香港多家报章如《读书》、《联合文学》、《明报月刊》等撰写专栏。他的文化随笔蜚声海内外读书界,被誉为「文化知日第一人」。
已出版散文集十余种,包括《浮世物语》《纸上声》《枕日闲谈》《美在青苔》《吃鱼歌》《繫紧兜裆布》《阿Q的长凳》《太宰治的脸》《日知漫录》《居酒屋闲话》《风来坊闲话》《东京湾闲话》等。译有藤泽周平着《隐剑孤影抄》《黄昏清兵卫》、水上勉着《大海獠牙》等。
讲题:村上春树如果不进京,可能不会写小说 日期:7月20日 (星期五) 时间: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1时 地点:会议室S226-227 |
马来西亚
戴小华
|
马来西亚着名的华文作家,祖籍沧州,生于台湾。80年代后期以《沙城》一书成名。这本书着作反映当时马来西亚面临股市风暴的实况,曾被搬上萤幕播映。
除了剧本,她也擅写评论、散文、报告文学及小说。其作品经常被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各地中文报章杂志刊登成转载;有些作品则被译成多种文字,因而享誉国际。至今在马来西亚、中国内地、台湾结集出版的个人专着有22本,编着50本。2018年出版新书《忽如归》。
讲题:《忽如归》的家族书写与民族记忆 日期:7月19日 (星期四) 时间: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1时 地点:会议室S226-227 |
第29届香港书展
日期 |
2018年7月18至24日 (星期三至星期二) |
时间 |
7月18、19日 - 上午10时至晚上10时 7月20及21日 -上午10时至午夜12时(展览厅3开放至晚上11时) 7月22、23日 -上午10时至晚上10时 7月24日 - 上午9时至下午5时 |
地点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票价 |
成人票:港币 25 元 小童票:港币 10 元 (适用于小学生 /身高 1.22 米或以下儿童) * 3 岁或以下小童及 65 岁或以上长者免费进场 |
购票方法 |
书展门票由即日起于全线快达票,以及指定的7-11便利店和 Circle K便利店公开发售。书展现场亦设有售票处。 电子入场券由即日起于Tap & Go「拍住赏」的手机钱包及八达通App有售。详情请浏览Tap & Go「拍住赏」及八达通的网页。 |
票务优惠 |
上午进场票︰港币 10 元 (成人和小童同价,中午 12 时前进场),只于会展现场发售。 免费进场特别优惠:凡以正价 (成人港币25元、小童港币10元) 购买 7 月 18 或 19日香港书展门票人士,凭完整票尾可于 7 月 20、21 或 22 日 (星期五、六、日) 其中一日下午5时后免费进场一次 此优惠不适用于其他门票 (包括上午进场票、优惠进场票、贵宾进场票,以及赠券) 凭7月18至24日香港书展门票,可免费参与第二届香港运动消闲博览 超级书迷証:港币80元,持此证的人士可于书展期间无限次入场参观,更可使用特别通道进入会场,节省轮候时间。 |
香港书展网站 |
(查阅书展活动详情及报名参与讲座) |
文化七月网站 |
|
香港运动消闲博览网站 |
传媒查询
请联络香港贸发局传讯及公共事务部:
梁乐媛 电话:(852) 2584 4194 电邮:angel.lw.leong@hktdc.org
吴兆伦 电话:(852) 2584 4357 电邮:sunny.sl.ng@hktdc.org
郑钊平 电话:(852) 2584 4395 电邮:joshua.cp.cheng@hktdc.org